
劉淑芬(左三)將印地安老師原始的身心靈治療方法引介到南華大學,讓大家對心靈療癒有更多的認識。 |
(記者郭政隆/嘉縣報導)劉淑芬文化大學畢業後就在高中教書,同時與家境富裕的大學同學結婚,憧憬著「好媳婦」、「好太太」、「好媽媽」的角色,她是人們眼中好命的女人,但是發現丈夫外遇,為了讓女兒學習面對問題,她毅然走向離婚的道路,經歷了猶如死亡的歷程,她不但為自己開啟了一扇窗,更進入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探索如何規劃老年生活,了解如何面對死亡,同時,進入印地安心靈治療的世界,重建了生命。她將自己走過的痛苦化為助人的力量,希望大家都能夠「面對死神、回顧生命,之後,燦爛微笑」,追求「死亡美如秋月」的境地。
她也兼任照顧年老父母的工作,父親氣切急救生不如死的景象,母親插鼻胃管像是植物人的情境,加上擔任電視台主播的姐姐,由於罹患癌症歷經九年二十八次化療,癌細胞依然侵蝕骨髓的痛苦,選擇了自殺,讓她感受著生命的有限與無常,渴望有著豐富的生死學知識,探索生命的內涵,於是進入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研究所筆試後,需要繳交資料參加複試,女兒看到曾任晚晴協會理事長的楊祖珺為她寫了一封推薦信後,也自告奮勇的要為媽媽寫推薦信,她以一夜的時間寫出對母親的感受,其中寫道:原本以為母親胸無大志,沒想到當其父母婚姻出現第三者時,她的母親決定對自己負責,走出婚姻,這項選擇不僅改變了日後的人生,也影響了她,她說她的母親是在人生的經驗學習中慢慢變成完人的人。女兒的這封信肯定了她的離婚決定,也讓她更了解了女兒對她的看法。
印加巫士認為人體是發光能量場,場內包含了個人及祖先留傳下來的記憶檔案、早年的創傷、前世的痛苦經驗,這些印記猶如電腦程式,使人傾向於既定的人生模式,驅使人們複製痛苦的戲碼與心碎的遭遇。印加能量療法運用祝禱詞敞開四方神聖空間,在此空間內進行光啟過程,刪除印記的負面內容,療癒古老靈魂的傷口。此外清潔脈輪也可以將業、創傷和疾病的印痕抹去。
她透過何長珠老師舉辦的演講會,將這樣的觀念引介給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的同學們,讓同學們在修習生死學時有更寬闊的思維,而她自己依然在晚晴婦女協會、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蘆荻社大等地,不斷的幫助需要幫助的婦女與單親朋友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