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父後七日影片原著兼導演南華座談
                        上傳日期:99.6.18                      新聞總覽             (回首頁)

「父後七日」導演劉梓潔在南華大學談她書寫及拍攝的過程。

    (記者郭政隆/嘉縣報導)名作家劉梓潔的父親在2005年農曆八月十六日辭世,七天之後父親出殯,在那忙碌的七日,她隨著道士的指揮,道士說要哭就要哭,說不要哭就不能哭,說跪就要跪,說起來就要起來,依著民間禮俗進行繁複的儀式,體會了台灣諺語的「累得會哭爸」。

        埋葬父親數個月後,有一天她突然看到父親喜愛抽的黃色長壽香煙,於是盡情的哭泣,抒發了心底對父親的思念,也因此寫就四千字的《父後七日》散文,2006年參加第二屆「林榮三文學獎」,獲得首獎。文章發表之後,電影公司深感興趣,於是邀她編劇並與多次榮獲金穗獎肯定的導演王育麟一同合作拍成電影。

本片獲邀溫哥華國際影展、福岡電影節與入圍香港電影節競賽後再傳捷報,於2010年台北電影獎競賽中,自200 多部報名影片中脫穎而出,一舉入圍年度最佳劇情片單元,將與《艋舺》、《一頁台北》等眾多優秀的台灣電影,一同角逐今年的百萬首獎!本片的主要演員有太保(張嘉年)、吳朋奉、王莉雯、陳家祥、張詩盈、陳泰樺、朱家儀、王安琪。

「父後七日 Seven Days in Heaven 」原著兼導演劉梓潔,18日到南華大學宣導影片,並與生死學系的老師、學生進行座談,她首先放映電影片段,隨後訴說父親過世時感受許多有趣的禮俗,才讓這部笑中帶淚、鄉土、詼諧的電影呈現出來,是一部「笑了、哭了,卻有暖暖意味」的電影。

  在南華大學教授殯葬禮儀的楊國柱老師指出電影中有些地方是可以更週延的,例如道士說「菩薩要帶他去做仙」,菩薩是佛教,仙是道教;道士說引魂上西天,其實道教去的是太陽出來的東方,並非西方。父喪、母喪「敢頭」的長短邊是不同的,電影裡的位置似乎錯置了。電影裡父親死亡之後四、五個月,女兒才觸景生情的盡情哭泣,而沒有在喪事期間悲傷,好像有些說不過去,而電影裡的台語也有些許的錯誤。

劉導演指出「父後七日」之後,她又以此本為基礎陸續書寫「後來」的書,在寫作的過程中經常探索父親會去那裡的問題,甚至想去觀落陰。其中有一位生死系的同學回答說:「姐姐,亡者存在於不同的維度裡,請劉導演來南華讀生死學研究所,就可以解答這個問題。」同學的回答惹得哄堂大笑,將影片宣導變成了招生活動。

 

 


JWT地方新聞


刊載新聞媒體

雅虎新聞 華視新聞網 PChome 日新聞 數位嘉義  
   

俊興監控工程行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

 

 

   
 

  文  堂  筆  墨  莊

               

  門 市 部:嘉義市體育路37─2號 TEL:(O5) 2 2 4 1 8 9 2  
  郵撥帳號:30512867 政文堂筆墨莊 TEL:(O5) 2 2 8 1 2 6 O  
  郵撥帳號:O39O9421 郭 政 隆 帳戶 TEL:(O5) 2 2 9 1 7 3 3  
  行動電話:0 9 3 2 - 8 7 8 5 7 5 FAX:(O5) 2 2 5 4 O 7 2  

電子信箱E-mail:jwt137@yahoo.com.tw    

政文堂筆墨莊淵源

胎毛筆介紹

臍帶印章介紹

文昌筆

藝文活動訊息 文房用品淵由介紹 書藝常識漫談 政文堂位置圖
書畫毛筆 文房用品 雲嘉生活圈 客戶書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