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揚益(左)深知患有失語症的無奈與對「恢復正常」的焦急,所以更能體會當中的感受。
丁揚益(右)
為愁眉不展的家屬們加油打氣,以自己的心路歷程,成為住民與家屬間的溝通橋樑。 |
(記者郭政隆/嘉市報導)67年次的丁揚益,曾於嘉義縣竹崎戶政事務所,擔任整理台灣日據時代歷史資料事務員,以他正值年輕力壯、夢想正要起飛的年紀,卻於今年清明節前,因中風而左半邊癱瘓,在嘉義基督教醫院醫師的轉介下,他住進保健護理之家。由於護理人員及復健師細心照料,現在,他不但已經能靠自己的能力流暢的行走,並以“過來人”的身分,在保健護理之家擔任「心靈導師」志工工作,自願成為住民與家屬間的溝通橋樑,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也為愁眉不展的家屬們加油打氣。
丁揚益表示,每個住進來的住民家庭背景都不一樣,但大多的長輩都因為失語症而與家人溝通不易,家人焦急著為什麼長輩不願意多配合一點、乖乖做復健;長輩們心繫著家裡的經濟而天天嚷著要回家,少住一天省一天。記得還住在嘉基保健護理之家時,住隔壁床的阿伯三不五時嚷著要回家、家人心急著要他快點做復健,好節省經濟開銷。看到阿伯與家人溝通不良而冷戰,雙方關係日漸惡化,自然而然地擔任溝通的橋梁,一方面安慰阿伯,另一方面也告訴家屬:作復健要慢慢來,千萬不能心急、要循序漸進才能事半功倍。
深知患有失語症的無奈與對「恢復正常」的焦急,丁揚益說,因為自己是過來人,所以更能體會當中的感受。本身是基督徒的他,對於身體上的驟變並不怨天尤人,他相信,這是上帝的引導,靠著朋友與家人的支持,現在的他已經復原到可以獨立行走。深受嘉基保健護理之家對他的照顧與愛心感動,雖然暫時無法回到職場中,但他將這份感恩轉化到其他「鄰居」與家屬身上,以自己的心路歷程為背景,找到了方向,為更多的住民搭起與家人溝通的橋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