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本屬文章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郭政隆:山居童憶3-林果檨的甜美收成
家父兄弟均以製造毛筆為業,除伯父外,其他各兄弟皆是早早即離鄉創業,獨留伯父守在祖厝,因此伯父在毛筆製為成品後,就需帶著貨品到各城鄉的文具店、雜貨店去兜售;有一天,伯父在雜貨店兜售時,遇上一位來自玉井賣短褲的林姓推銷人,他向伯父推銷短褲,並說他賣一整天都沒開張,回家妻小會餓肚子;伯父說他不穿短褲,但還是居於同情心買了他的褲子,這位推銷人認為伯父是位忠直而慈善之人,應是位很值得交往的人,因此與伯父互留通信地址,並保持長久連絡。
這位林姓推銷人後來因短褲生意不好,因此改學做豆腐,而於習成之後,在玉井菜市場擺攤賣豆腐,並在他多年的勤苦努力經營下,積下了一些錢,他就用這些錢在玉井買了塊地,適時,玉井農會剛好在推廣從美國佛羅里達引進的愛文芒果,這位林先生就在農會的輔導下,在他新買的這塊地上廣植愛文芒果,並於日後有了豐碩的收獲。
在這同時,家伯父也從台南下營的祖居地遷居於仙草埔,並在別人的推介下,買了位於深山杭內的柳丁園,事後,伯父在通信中告知林先生有買一塊山地之事,而林先生則告知伯父,柳丁價值不高,不如和他一樣,種植高經濟的愛文芒果;因伯父極為信任林先生,因此委託林先生幫他代購果苗,並在林先生的教導下,瞭解愛文芒果的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也在種植兩、三年後,開始有成果可以採收。
由於當時愛文芒果屬於新興的高經濟水果,而那時一般山上人家都屬窮困而弱勢,小孩子會去偷採別人家的水果也是很普遍的事,伯父怕這高價值芒果遭竊,因此舉家從大仙寺旁遷往杭內果園,以便就近看管、照顧,並在遷居之前,為了造屋,購了屋瓦、磚頭及少許水泥運送至果園,同時砍了些園區大竹筒做為屋子的粱柱,另就是和祖父就地取材,取了些泥土、稻草攪和做成牆壁基料,兩人一起搭建「土角厝」,待房子落成,也就是安居的開始,家叔這時也帶了隻混種狼犬給伯父當看門狗,以加強果園的防衛效果。
因愛文芒果是紅色果皮,很像蘋果的顏色,價位也與舶來品的蘋果不相上下,所以愛文芒果又稱「林果檨(林果為蘋果的日文發音、檨為台語對芒果的統稱)」;而伯父在收成時,就自己挑擔至仙草埔,以一斤15元給批發給果販,果販再以一斤25元至30元零售給客戶,那時國小教師的月薪不到1500元,可見這芒果價格之高,因此一般民眾真的消費不起,但伯父的愛文芒果卻是供不應求,甚至還委託林先生代向玉井地區搜購,伯父再搭車、轉車,去玉井擔挑愛文芒果回來販售給果販(那時還沒有宅急便,若託付貨運則需兩、三天),而之所以生意能這麼興隆,完全拜當地白河榮民之家的榮民所賜。
山上民眾在當年的生活是普遍清苦,三餐得能溫飽就已很滿足了,那敢奢想享用這高單價的貴族芒果,而功在國家的榮民們,因退休而安養於榮家內,由於食宿無慮、經濟無憂,再者也無家累牽絆,所以消費能力是當地的佼佼者,他們生活雖是如此優渥,但我卻見過他們心酸的一面。
這些民國38年隨政府撤退來臺的榮民,因經歷過抗日、剿匪、反共的多次戰役,我們看到有很多榮民都是斷臂、缺腿的傷殘老兵,在他們頤養天年之時有國家照顧,但他們身後事卻極為寒酸,我曾看著他們的送葬是一列不到十人的簡易隊伍,棺木則是以一般的木板打釘成箱,說句比較不像話的話,真的比我家現在的狗屋還差,可能是對應當年勤儉建軍的口號,所以一切從儉,亦或是居於火化的要求,才以薄板箱木替代。
照說,自家種愛文芒果,小孩子應可吃芒果吃到飽、吃到爽,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小孩子們也知是高經濟水果,所以不敢妄想能吃多少,不過在還沒採收前,我每天都會巡視果園一番,若有早熟而掉落於地的芒果,我會撿拾交予伯父、母,他們則會剖開給大家享用,而我印象中,那時愛文芒果都很大,但現市面所賣愛文芒果都不大,我一直以為是我人小才誤認果大,但從最近找到的當時照片發現,當時確實每顆果實都很碩大,再者,現在種植愛文都有套袋,但當年卻沒見過套袋,也沒發現有什麼病蟲害,我想可能是病蟲害還沒發現深山中的這片芒果園吧! |
發表時間: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