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隆:花蓮神秘谷
當年於花蓮空軍防校就讀,居於地利之便,花蓮郊區各勝景,幾乎都被我們給踏遍了,其中對神秘谷的原始景觀,最是讓人流連,當時學校各期班隊的學生,對神秘谷應皆該不陌生,該地不但是夏季郊遊戲水的好地方,也是我們休閒遊憩的最好去處。
神秘谷位於太魯閣邊,涉過立霧溪,順著陡峭壁谷小路,徒步約十多分鐘即可到達;當年那是完全未開發的世外桃源,山光明媚,溪畔各處,觸目可見大小鄰立的大理石,溪水清澈見底,而該地除了一間警察分駐所及一戶山地人外,看不到其他人煙,甚至有次到那邊游泳,竟看到有原住民女孩裸泳,大飽我們當年輕氣盛時的眼福。
在該地野生動物也不少,曾有一次,帶著小鍋子和幾包泡麵,與幾位同學相偕到神秘谷玩水,在無意中發現一條大錦蛇正在水邊,它專心的伺機捕食青蛙,幾人在游泳時從水中看到這情景後,於是趕緊上岸,然後繞至岸邊蛇後,幾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泰勢,合力打死這條大錦蛇,並且混著泡麵就地野炊,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品嚐到這種野味佳餚。
另有一次,與本期同學再至神秘谷玩水,但很掃興的是看到有人毒魚,為了安全起見,只好速速離開水裡,但旁觀毒魚人所毒獲的蝦子,可能是原始溪流,毒獲的溪蝦竟有如草蝦般的大,而且數量還是不少,當毒魚人走後,我們也下水撿拾一些他們未帶走的蝦子,並直接生火烤食,但食畢竟覺有點頭昏,可能是毒性未退所致;另外,在書本中見到的蠍子,在台灣未曾聽聞,但我卻在神秘谷中看到黑色的野生蠍子,這是生平第一次,只可惜動作慢了些,還沒捉到就已被它躲進石縫中,不然許就可多一標本。
軍校畢業之後,所分發的部隊仍在花蓮,但聽聞再進神秘谷需申請入山證,而因軍人身份,入山證申請較為麻煩,故而離開花蓮之前,未曾再踏進該處一步,近年來則聽說該地更名為砂卡礑步道,隸屬太魯閣國家公園所,並開放民眾休憩,而管轄該地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有深一層的解說,茲予節錄部分,以供大家參考: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大同部落」,部落舊名為「砂卡礑」(Skadang),距步道入口約1.5公里處的五間屋,舊名為「斯維奇」(Swiji),太魯閣語「斯維奇」(Swiji)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三間屋」,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太魯閣族人稱為「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