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生活回憶文章頁   DOW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本屬文章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會爬樹的非洲大蝸牛

我的堂兄-郭人豪

臭焦尾-赤尾青竹絲毒蛇

 郭政隆:會爬樹的非洲大蝸牛

    在嘉義市消防局前的生態公園看到蝸牛「爬」樹的奇景,因連日的豪大雨,讓蝸牛也遷居高處,不過會「爬」到樹上去,也倒是有點罕見,同時也讓我聯想到過去撿蝸牛的點滴憶事。

    這種俗稱「露螺」的非洲大蝸牛,為日治時代由日籍教授以食用因素,自新加坡引入臺灣,但因為缺乏計畫且繁殖力強而供過於求,因此被棄之於山野,任其繁衍;在我童年的山居生活,這種蝸牛除用來餵養雞、鴨、豬等家禽、家畜以外,可謂沒有其他的經濟價值,記得那時每當雨後,自家兄弟們即拿著「加誌」(提袋)外出檢拾這種蝸牛後再賣給養殖戶,當時一斤可賣三毛錢(這時候一枝冰棒是五毛錢),撿個十來斤是很輕鬆的事,那時候有著幾塊錢的額外收入,感覺非常的滿足。

    雖撿拾蝸牛是很簡單的事,但我卻差一點為此沒命,那一次也是在雨後傍,當時收獲頗多,撿得讓人興高采烈,而正當又瞄見竹叢下有幾個肥美的大蝸牛在那邊時,當然見獵心喜趕緊就要過去撿,在那當下突被我同行的堂兄所攔住,正當我用狐疑眼光望著他時,只見我那堂兄不解釋、也不吭一聲的拿起彈弓瞄準竹叢射出一個⋯⋯彈石,隨著彈石的著點,一隻臭焦尾(赤尾青竹絲)捲曲的掉下來,真佩服我有那一等一視力的堂兄,在這毒蛇掉下來之前,我是完全察覺不到它的存在,也還好身邊有個堂兄當守護神,不然在那荒山僻處,被這青竹絲咬上一口,不死也會去掉半條命。

    曾幾何時,在前後不到幾年,這種沒人吃的東西竟會跑到餐桌上去,而且還是貴得要命;在民國六十幾年間,到處的海產店、快炒攤,幾乎都少不了這份炒螺肉,特別是在溽暑的夜晚,幾位好友歡聚,喝著冰涼的生啤酒,配上一盤九層塔辣炒露螺肉,那種感覺非常愜意、非常舒服,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驗;後來因傳出幾件食用未煮熟螺肉而染上寄生腦部廣東住血線蟲案例,讓炒螺肉這道佳餚停寂了一陣子,不過這幾年來,人們似乎已忘記了廣東住血線蟲,另一方面應該說是寧可相信廚師的安全料理,炒螺肉又成最佳的下酒菜。

    現在又值盛夏,傍晚下工後,吆喝三、五好友過來聚聚,來一杯冰涼的生啤酒,再加上這道九層塔辣炒露螺肉,東南西北的聊天胡扯,讓一天的疲勞瞬間蒸發,酒足飯飽後,安眠入睡,好養精蓄銳挑戰美好的明天。

發表時間:201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