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生活回憶文章頁   DOW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本屬文章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彌陀吊橋

彌陀寺大門

彌陀吊橋殘餘基座

彌陀墳場一隅

 郭政隆:彌陀墳場的玄奇往事()

    在早年,彌陀吊橋不但是嘉義市與中埔鄉的交通要道,也是著名的觀光景點,而主建築彌陀寺更是地方信仰中心之一,當年每到假日總是會有人山人海的觀光人潮湧至,在橋上眺高覽勝的、在溪邊悠閒垂釣的,甚至有在溪裡泳浴的;而再往上游約一百公尺,淺水溪道中則有撿拾貝殼化石的尋寶者,或捉摸溪蟹的頑童,此地也是孩子們中秋炮仗的最佳戰場;只是曾幾何時,隨著道路拓寛、忠義橋之建成及彌陀吊橋之殘沒,使嘉義八景之一的彌陀晨鐘也隨之使人淡忘,或許再過數十年後,昔日盛景可能就會為人所遺忘。

    在當年,中埔鄉居民幾乎都以彌陀吊橋做為來回嘉義市區的交通捷徑,但這當中總需經過如同亂葬崗的彌陀墳場,該墳場在白天經過時讓人覺得荒涼,而晚上來去更時是令人頭皮發麻,不過居於生活需要,每天必需來回者,久而久之也就習以為常,並不會有何異樣之感。

    在我就讀國中時,我外婆曾向我說起他父親在彌陀墳場經歷的怪事,外婆說大約在清末民初,我外曾祖父是和同村朋友從事檳榔批發工作,因那時交通工具都靠雙腳行走,所以每天總要在三、四更天即啟程,以赴天亮可到達之中埔農家採收檳榔,而就有這麼一次,當他和朋友路過彌陀墳場時,發現有位背影很標緻的女子在墳場中哭墳,外曾祖父的朋友不知是一時悲憫或為色心衝動,執意要過去「慰藉」,外曾祖父在勸阻無效下,只好留下其友,獨自前去農家採收檳榔,但在當天,直至工作束時,皆未見到其友前來會合。

    在結束中埔農家的一天工作後,外曾祖父前去其同行朋友家中探究,只見其友已是臥病在床,經問緣由,其友才喃喃道出當時情事;其友說,因見女子背影漂亮,而且見其她哭得悲痛,故心有不捨而想前去勸慰,只是他過去時,任他怎麼問候,女子皆是不理,在情急之下,他去扶了她,使其轉身面對,也就在這轉身一剎那,他就嚇癱了,因他看到的女子是臉部猙獰,且舌頭是伸長至肚臍,被嚇壞的他,屁滾尿流、連滾帶爬的趕快脫離現場,勉強才回到家,而回到家後就全身不對勁,病得起不了床;外婆也說,外曾祖父的這位朋友於經過三天後,也就撒手人寰了。

發表時間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