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隆:彌陀墳場的玄奇往事(下)
在台灣光復後,台灣民眾的交通工具漸漸由雙腿步行,提升為腳踏車代步,當時最有名的莫過於「富士霸王」車種,由於一輛造價相當於一兩金子,因此買得起的民眾並不多,直到民國五0年代後,腳踏車才轉為庶民普遍使用之國民車,但當時也因社會經濟並不富裕,物資取得並不容易,因此不少人都抱有寧可摔傷自己,也不捨腳踏車有所損害之心態。
當年因拜腳踏車行走之便利,嘉義、中埔間的來回,大大縮短時距,也讓中埔居民融入市區生活圈,最普遍的娛樂就是騎著單車來市區看場電影,而那時最高檔的電影院莫過嘉義座(嘉義戲院)、新都、國際、遠東等戲院,較次一等的則為華南、國民、羅山、三山、大光明等戲院,另外專演歌舞團、布袋戲的則屬興中戲院,記憶中高檔戲院票價約為六至十塊錢,次等院票價差不多是三塊錢左右,致於興中戲院演出內容大多屬成人的限制級,小孩子不便參觀,相關票價就不清楚了。
當年就讀國中時,授課老師曾在課堂上曾講了一則彌陀墳場的相關故事,該故事至今仍是令我記憶猶新,老師說:當年一位中埔農村子弟在農忙後,晚間騎著單車來市區散心,並觀賞了晚場電影,在電影散場後,又跨上鐵馬匆匆回程,就在途經彌陀墳場時,眼尖的發現,在月光照耀下,有隻鵝隱現一座墳碑後,這位農村青年見獵心喜,口中直喊「卯到了」,捉到這鵝,不但可抵掉今天的開銷,甚至還賺很多。
年輕人把腳踏車輕輕的停放在路旁,然後躡手躡腳的潛行躲至墓碑前,就在這「鵝頭」升出墓碑的剎那,年輕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捉拿到這隻「鵝頭」,只是長長的「鵝頸」竟順勢纏住他的手,年輕人在還沒反應過來之時,心卻已嚇涼了一大半,所捉住的並不是鵝,而是條台灣著名的「飯匙倩」毒蛇。
年輕人緊緊抓住眼鏡蛇蛇頭,而蛇身也是緊緊的纏住年輕人手臂,就在這僵持而不知所措時,年輕人突然靈光一閃,把緊抓住的蛇頭往墓碑上來回磨擦,幾回下來後,蛇身雖已鬆弛,但年輕人仍不放心,還是繼續的在墓碑上磨擦,一直到蛇身完全垂下後,年輕人才順勢往遠一扔,並抓起單車飛奔離去。
回家後,年輕人這才發現手在滴血,心想糟糕了,剛剛是不是被蛇咬了,再仔細一看,不得了了,大姆指竟少了半截,也在這時才開始覺得痛,原來剛剛太專注,磨擦蛇頭時竟連大姆指也磨掉,離譜的是,在緊張的狀況下,連磨掉骨頭的椎心之痛竟然是毫無所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