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隆:補充營的工程連
帥氣的空軍,是當年服役抽籤時,人人最期望抽到的籤王,但一般民眾卻未能知曉,籤王中也有很「硬斗」的「空軍陸戰隊」單位,這些單位每天不是有站不完的衛兵,就是有操不完的槍、砲操,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做不完的勤務等你來完成,更恐怖是還有得隨時提防大陸水鬼偷襲的外島「金馬獎」,這就是空軍防砲部隊。
當年空軍新兵於虎尾訓練中心結束入伍訓練後,即再次抽籤分發各部隊,而配屬防砲部隊人員,則需先至桃園防砲司令部補充營接受槍砲專長訓練後才會下部隊,那時負責訓練的補充營有4個訓練連,雖是同屬訓練的連級單位,但因連長作風,所屬人員的生活作息卻迥然不同,其性質分別為:
第1連號稱運動連,位於營部2樓東側,作息是按表操課、照時間休息,下午四點全體換體育服裝去運動,自由活動。
第2連有人戲稱為睡覺連,因位於司令部外的懷生機場棚廠裡,可能是病號休息或值勤人員補眠,在這常可看到有人在睡覺。
第3連位處淡水,因天高皇帝遠,長官很少到,所以有世外桃源之稱。
第4連位於營部2樓西側,作息偶而會按表操課,但大部分都是勞動服務時間,司令部所看得到的建築物幾乎都有經4連的手,是最苦命的連,所以也稱工程連,所知道補充營中前後有四位弟兄逝世,而這四位往生的弟兄即都是同屬這一連的前後梯次弟兄。
那時司令部的工程,小到刷油漆、大到房舍及庫房的拆除改建,絕大部分部都是由4連處理,為了拆這些建築物,在人多而無機具設備的情況下,即動用全連專長訓新兵用徒手克難式去拆除;在古戰爭電影中可看到以木柱撞城門,而4連就是以這種方式去拆房子,那時也傷損不少弟兄,印象最深是一位弟兄骨折,但上面也沒有長官講話或慰勞,骨折弟兄是用連上經費,帶至外邊接骨療傷,但因連上經費少而窮,看了幾次即讓連長缺錢而火氣上來。
長官為省錢、只要績效,而不管官兵死活,甚至連基本材料─石頭是弟兄到大漢溪去搬回來的、水泥和鋼筋來是去司令部庫房用電影票誘騙看守老士官外出而偷來的(因偷太多次而被工程官發現,工程官再以軍法恐嚇新兵供出我們儲藏工程材料的位置,害我們多偷了好幾次,雖名是偷,但取之公家,用之於公家,未覺有罪惡感),這些點點滴滴,現在回想,真覺可憐。
還有欠缺磚塊材料,上面即要求以收集拆除下來的建築廢磚,再由兵員徒手用磚塊敲磚塊去除粘著的水泥,然後再將完整磚塊充當建材,那時是由4連班長、排長示範當工頭,再帶領全連弟兄一起徒手用磚塊敲磚塊,記得那時寒風細雨,手都是凍得發麻,但為趕進度,還是得做,很多人因此敲傷了手指、手掌而皮開肉裂,但工程完成了,主官記大功,小兵結訓休假了,班長、排長卻什麼都沒有,還得準備下一梯次新兵的到來,並接受新工程的挑戰,真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
在民國72年左右,防砲部才開始興建體育館,而這體育館幾乎都是補充營中有建築專長的弟兄所興建,就在完成啟用前夕,司令劉鳳紀前去視察,此時適為大雨剛過,屋頂石棉瓦因雨潮溼而軟化,這時第四連有位弟兄不慎踩空石棉瓦而墜落地面,剛好就落在司令面前,而這位弟兄並未馬上過世,反是眼睛張啊張的望著司令,在旁人前去扶持時才發現,這小兵腦殼竟已是因撞擊而成軟的,司令叫人馬上送空總院,但奈回天乏術;事後體育館還是按時辦理熱鬧的落成典禮,雖體育館門口左側有塊當年的落成紀念碑、上面有寫到這件事,不過雜草蠻多的不注意看的話、倒是不容易發現,只可憐這已成幽魂的小兵,早已不知魂歸何處,甚至可能早已被人忘卻。
後記:
時迄今日,內心仍有很大存疑,搞了那麼多工程,竟然都沒經費,是上頭真的沒核發經費?亦或經費被吃掉?如被吃掉,又是被誰給貪污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