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華大學第四屆視覺與藝術的人文對話研討會。 |
(記者呂昭德/嘉縣報導)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日前舉辦「第四屆視覺與藝術的人文對話研討會」,不僅是研究生的論文的發表,更特別邀請台灣師範大學莊連東教授及南華大學曾惠真教授蒞臨演講,展開一場經典的學術饗宴,吸引了校內外許多師長與學生前來共襄盛舉。
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為推動學術專題活動,讓學生吸收新的研究方法,以提升專業學術水準。特別藉由研討會的舉辦,推廣藝術理念,促進學術交流,充實學生的藝術研究素養,進而提升學習及創造能力。此次研討會,主要探討的是視覺藝術與文化的本質概念,究竟藝術家該如何在當代藝術與人文之間取得平衡,一直以來備受討論。
為進一步探討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現象等諸多問題,特別邀請專家學者討論當今的藝術產業與視覺藝術的發展。南華大學曾惠真教授求學時代在西班牙薩拉曼加大學攻讀繪畫碩士,也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在她的繪畫作品中融合了哲學式的創作思考。在此次專題演講中特別以西方藝術家哥雅(Goya)為題,探討哥雅黑畫時期的人像寓意與探索。哥雅(Goya)是繼維拉斯奎茲(Velazquez)之後,西班牙重要的畫家與版畫家,在西方被譽為古代大師的延續,現代繪畫之始。在思慮國家與人性命運的同時,他將歐洲藝術帶入「新藝術」時代,對19、20世紀的繪畫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他的油畫系列和版畫皆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其帶有浪漫主義的自由形式與兼具象徵主義的筆觸,使得他有「哲學畫家」的封號。後人對於哥雅的內心真正世界充滿了興趣與爭議。
另外,台灣師範大學莊連東教授,則以多元匯聚、異質雜混為題,為學生演講台灣水墨畫的新世紀觀點與大陸兩者間相較表現技法及構圖內容不同之處。其演說生動有趣,令全體師生對兩岸間的藝術交流活動產生相當的注意力。
在這次的研討會中,研究生所發表的論文有「繪本運用於國小學童情意教學之研究-以新台灣之子為對象」、「博物館探索式學習之初探-以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為例」、「鷹架理論對幼兒繪畫能力之提升研究-以《好餓的毛毛蟲》圖畫書為例」、「艾薛爾之『圖地反轉』原理分析」、「青少年刺青次文化之反思-以嘉義地區某高職為例」、「地域活化:營造以文化為底蘊的麥香社區」、「多功能液晶顯示鐘介面配置之電腦模擬使用性工程評估」及「鄒族學童繪畫成長及文化認知之相關性研究」等八篇論文,研究生以不同的面向觀察研究,題材從幼兒、學童、青少年到社區,以藝術的角度關懷社會文化,深入探討視覺藝術與文化的本質。
藝術是社群情感意識的呈現,也直接或間接展現出生活與人文的型態,藉以反映當代社會的風潮。透過此次中、西方藝術的研究探討,更深化研究生對藝術領域的了解與反省,可說是一場經典的學術饗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