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化資產保存科學學會名譽理事長陳學明致詞。

台灣雅石文史工作室陳南榮捐贈雙喜臨門瓷碗古物。

古文書學會張敦智致贈之二戰日軍38式村田步槍刺刀。

古文書學會張敦智協辦展出的紙質類古文書收藏展。

收藏家致贈古文物予南華大學做永久典藏。 |
(記者郭政隆/嘉縣報導)成立於93年的「中華文化資產保存科學學會」,是非營利的社會團體,主要為推動文化資產相關保存科學整合性研究規劃,以建立起文化資產保存科學研究的交流平台,使保存科技領域的研究課題能同步的成長、有系統性的跨領域整合,達到文化資產整體維護水準的提升。
21日於南華大學國際會議廳進行文資會第三屆理事長交接儀式,由該校校長陳淼勝擔任監交人,在與會貴賓的見證之下,由上屆理事長陳學明將印信交接給新任理事長陳木杉,卸任的陳學明理事長,現為該學會第一任名譽理事長。為慶賀建國百年及南華大學創校15周年,在交接典禮上,名譽理事長陳學明特別致贈「瀋陽故宮文物展紀念冊」2冊予南華大學,台灣雅石文史工作室陳南榮老師,也捐贈了「雙喜臨門」瓷碗古物,而古文書學會張敦智老師則致贈日據時期的「日本軍刀」,這可是當時二戰時期日軍三八式村田步槍附屬刺刀,另外,也是古董收藏家的正凱食品公司董事長鄭勝銘,也特別精選所收藏的「英國皇家道爾頓情人節紋飾瓷盤1980」致贈給南華大學,這些珍貴的古文物將永久典藏於南華大學並提供學生研究之用。
「台灣早期瓷盤文物展」是由台灣雅石文史工作室陳南榮老師協辦展出,現場展出30件瓷盤類古物,讓大家見識台灣早期由手工繪製的圖騰碗盤,每個瓷類碗盤的造型和圖騰,都具有不同的含意,也反映出當時的生活樣貌。
台灣雅石文史工作室陳南榮老師說,陶瓷碗的美,不僅美在材質與造型,碗內外的圖案與裝飾紋樣更具內涵。除了花卉、山水風景之外,魚鳥飛禽、祥紋瑞獸等圖樣,也常呈現於碗盤上,更充份表現出臺灣早期農業社會中,百姓對生活的訴求和期待,是以祥和富貴、百年好合、年年有餘為主要目標,例如碗盤中的「蝦、蟹」圖案,以蝦、蟹具有殼甲之特徵,象徵科甲及第之意。「牡丹花」即象徵富貴、「魚」象徵年年有餘、「鴛鴦與荷花」象徵百年好合。碗碟上畫有「蝦」,則與台語「謝」同音,藉以表達對客人的謝意。「雞」則是勸世要守時,勤勉持家才能「起家」,『福』字碗即為勸人凡事要知福惜福。當時的繪製技術雖然沒有現在精緻,但也忠實地反映出台灣人熱忱好客的傳統。
「紙質類古文書收藏展」則是由古文書學會張敦智老師協辦展出,提供20餘件清朝至民初的古文書,有光緒時期的江南織造部的通行護照、瀧海鐵路債券、還有民初時期的政府公債包含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債券…等許多罕見的古文書。古文書學會張敦智老師特別介紹「江南織造部的通行護照」,這是光緒時期,當絲綢織造完成後,要運送入宮給皇帝時,必須於每一個管制的通行關卡進行檢驗,各單位檢驗完成即會用印蓋章表示通過。在此古文書上還能清楚看到當時所蓋的印鑑章,算是一件保存得相當完整的古文書。而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向五國銀行團所借的善後大借款債券及息票,現場則展示了英、德、法三國的國外債券及息票,讓大家大開眼界。
古文物的保存相當不容易,因此,中華文化資產保存科學學會致力於推行文化資產相關保存科學整合性研究的規劃、文物保存與維護人才之培訓,期以提升文化資產保存科學研究之風氣與專業水準,傳遞新知與國際接軌,讓珍貴的古文物可以綿延流傳、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