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 46歲的張靜蘭,當居服員已8年,之前是大賣場中提供食品試吃的展示媽媽,因婆婆跌倒而在工作、家庭與照料上疲於奔命,當時友人向張靜蘭轉達可申請居家服務的訊息,因而減輕了許多負擔;張靜蘭說,當時因婆婆突然跌倒,使得原本忙碌的生活更加奔波,但在婆婆開始接受居家服務之後,雖然只有每天早晚三小時的服務時間,但卻減輕很多壓力,也體認到居家服務的工作幫助了一個家庭,於是決定也成為幫助別人的人。
曾經身為家屬的張靜蘭更能體會家人對於居服員的要求與期待,在本份的工作之外更發揮身為大姐的細心,在聯絡簿上寫上長輩的服務情況、擔心較早用餐的長輩挨餓於是在清粥中拌上些許白飯、留紙條叮嚀家屬為長輩拿藥,小舉動藏不住背後的用心,也博得了每位家屬的信任。
有人覺得當居服員需要適應每位不同個性的長輩很困難,但其實只要把本分的工作做好、在與個案熟悉以前先察言觀色,居服工作其實很有成就感。張靜蘭說,她就曾遇過一位需要沐浴服務的阿嬤,在狹小的浴室內放滿了一盆盆的水,張靜蘭一開始既疑惑又擔心阿嬤會著涼,但仍先遵循長輩的習慣,觀察後才發現原來阿嬤是省水,張靜蘭便在調整洗澡方式時主動的跟阿嬤說「水都用的一樣多喔!沒浪費」,讓長輩頓時安心了不少。
張靜蘭表示,家屬的認同與信任是她最大的動力,也因此感受到居服員角色的重要,在工作中常常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讓自己的付出更完美,這是別的工作無法體會的,還有薪水可以領,雖然體力上難免疲憊,張靜蘭仍相當樂在工作,尤其但每當看見長輩笑瞇瞇與一聲謝謝,張靜蘭又再一次肯定自己工作的價值,從展示媽媽到居服員,張靜蘭說自己不僅不減熱忱,還多了很多熱情,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居服員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