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時序即將進入炎熱夏季,這同時也是登革熱的旺盛季節,而近日又有接踵而至的鋒面,所帶來的雨量,促使蚊蟲滋生增多,嘉義市東區衛生所為了預防登革熱病媒蚊在嘉義地區傳播,除了平時穿梭大街小巷調查各里的斑蚊密度,20日更結合崇仁醫專的學生,一起走上街頭,告訴大家如何防治蚊蟲。
走上街頭的東區衛生所與學生們,舉標語及呼口號,並對民眾一一宣導,呼籲民眾清除積水容器的重要性,也告訴大家要消滅蚊子的大本營,最重要的是把握「巡」、「倒」、「清」三個重要步驟,巡就是至少每七天一次巡查是否積水、倒即為隨時要把容器倒乾換水、清則是清刷容器內壁;另外也請民眾要注意社區中容易忽略的死角,例如屋外花盆底盤、廢棄的雜物容器、水泥旗竿座、三角錐上的輪胎、暗巷水溝淤塞、屋簷排水管阻塞、地形與建築結構造成的積水。
嘉義市東區衛生所護理長黃素蘭表示,蚊子在住家內外的積水處產卵,孵化的幼蟲稱為孑孓,台語稱為水七或蚊仔七,這些幼蟲在7-12天即可羽化成蚊,而蚊子一胎又可產出60顆卵,一個月更可產至十胎,如果積水不除,一隻蚊子很可能在一個月內變成數百隻,若能倒掉不用的積水容器,無形中就是阻止數以萬計的蚊蟲誕生。
黃素蘭強調,如果遇到廢棄浴缸、大型水桶等難清難洗的積水,只要在裡面放養幾隻孔雀魚,即可吃光孑孓,阻斷蚊蟲孳生,若有孳生孑孓的問題,可向市區衛生所登記,索取孔雀魚進行投放。
嘉義市東區衛生所主任葉衍鵬表示,良好的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幫忙,將不必要的桶缸回收,其餘的加蓋、倒置或覆蓋細紗網,每週刷洗換水一次;戶外花盆勿用底盤,室內底盤勿積水,大家一起來清除登革熱孳生源,不用的積水容器務必保乾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