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縣報導〕國立中正大學機械系副教授任春平於日前獲頒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雄市分會優秀機械工程師獎,任春平在中正任教六年來致力於生醫檢測晶片研究,並成功開發可達三維聚焦且同步分離非檢測粒子的微流體晶片,利用不同的電性去過濾及分離細胞,未來可望應用在癌細胞檢測,並開發手持式個人化癌症篩檢裝置。
中正大學機械系副教授任春平所研發的微流體晶片,利用各種細胞不同的電場性質,將細胞從四面八方匯聚成一直線,不但可避免檢測時粒子之間相互干擾,也可篩選掉不必要的細胞;該晶片目前較成功的部分是區隔死細胞與活細胞,運用細胞對電場不同的反應吸附住死細胞後再進行活細胞聚焦。
任春平說,該成果亦可套用在正常細胞與癌細胞,對癌症檢測相當有幫助,此技術目前已取得專利,且因大幅降低晶片所需電壓的優點,將有利於個人型醫療檢測裝置的發展。任副教授目前更持續研究手持式個人化癌症篩檢裝置,期望能更加便利民眾在家進行自我癌症檢測。
任春平表示,所研發的生醫檢測晶片也改善使用電壓的大小,將原本的千伏特降至35伏特,希望讓民眾可以在家中做一些居家檢測,晶片電壓的降低將有助於開發個人型的醫療檢測裝置。而為了達到癌症即早發現即早治療,任春平目前已著手研發手持式個人化癌症篩檢裝置,除了便利民眾自我檢驗,針對癌症患者在治癒後所擔心的復發問題,如能簡化為先在家中自行追蹤後,發現異常再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即能省去不少往返醫院的時間。此外,基礎科學研究在進行分子生物實驗時,透過該晶片也能加速篩選細胞及精確度。
「生醫對機械系學生來說是一個相當陌生的領域,他們必須克服對生醫的恐懼並熟悉它,包括我自己在訓練學生的過程中,也會讓學生知道這是一個應該要去做的事情。」任春平也坦言,生物研究最大的困難就是因為只有機械工程背景,需要長時間跟生物醫學專家溝通與瞭解需求才能作後續的研究,至於未來的計畫,希望能夠持續改良生醫檢測晶片,讓民眾有更好、更便利的醫療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