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報導〕自6月15至17日,連續三天在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二館舉行的第七屆亞太道德教育網絡年會,邀請來自全球17國55位外國學者、70位國內學者及大專校院師生等近200人與會,會中將以全英文發表超過70篇道德教育主題論文,探討在變遷急遽的社會該如何實踐道德教育,並引起學者對道德教育的反思與對話。
亞太道德教育網絡成立於2006年,是由擔任長達35年SSCI期刊的英國籍主編Monica
J. Taylor與中日韓國等國學者發起,該組織重視區域性學術交流發展,並與國際性道德教育組織的理念相互接軌。第7屆APNME道德教育國際研討會由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辦,以「道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反思、對話與互動」為題。
本屆年會核心議題在於道德教育的實踐與對話,「合情理的德育在培養知善行善與知惡去惡的道德知能與行為習性,也就是培養知情意行的道德情操。」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歐陽教說,所謂情操就是「情中有理,理中有情。」如能情理並重或通情達理就是善良的人品特質,反之則易流於濫情、絕情或違情悖理。
中正大學指出,APNME年會向來皆成功邀集跨洲際學者與研究人員進行對話,今年更擴大舉辦。在為期三天的研討會中,由APNME年會榮譽主席Monica
J. Taylor博士、冰島Kristján Kristjánsson教授、美國Stefen
J. Thoma教授及德國Michael
Winkler教授等重量級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並與來自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菲律賓、美國、英國、德國、冰島、加拿大、澳洲、南非、紐西蘭等17國學者專家交換想法與建議。此外,與會人員亦有國內24所大專院校的師生參加這場全球學術盛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