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建物本體於民國89年公告為市定古蹟,並於移交嘉義市文化局管理後,工人在整修時意外發現日治時期遺留的一只保險箱古物,為求能解開70餘年前保險箱的秘密,文化局曾僱請二位鎖匠來開鎖,但卻徒勞無功,文化局1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懸賞一萬元,期盼能找到開鎖達人,為大家解開保險箱所藏的謎團。
嘉義市文化局副局長房靖如表示,日治時期為謀充裕財政收入,台灣總督府指定鴉片、食鹽、樟腦、菸草、酒類等列為公營專賣,其中,菸草專賣始於1905年,酒類專賣始於1922年;當年民營的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嘉義工廠被總督府徵購,改為公營專賣,並設有專賣局台南分局嘉義派出所,掌理菸酒的生產與販賣;1924年嘉義派出所升格為專賣局嘉義支局,至1936年興建嘉義支局新廳舍(即現今古蹟本體),1938年落成啟用。
房靖如指出,民國89年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建物本體公告為市定古蹟,並委由中原大學老師薛琴主持調查研究,而修復工程由漢光建築事務所規劃,潤昶營造公司承包,自民國99年2月開工,100年12月竣工,修復工程期間,工人於入口一樓中央樓梯間發現一只日治時期的保險箱,正面有「東京大倉製」字樣,以及商標圖樣,上沿漆寫「什-20-14-11」之編碼,保險箱重約300公斤,尺寸約高105公分、寬61公分、板厚0.5公分,呈墨綠色,因已上鎖,箱內保存之物件不明。
經初步研判,該保險箱或為1938年專賣局嘉義支局時期的物件,根據當時組織表顯示,在支局長下設有總務、製腦、菸草耕作,製酒工場等四個系,其中的總務系,下轄庶務掛、會計掛、物品掛、取締掛、營業掛、營繕掛等六個單位,留存的保險箱研判總務系所有,箱內不知是否遺留某些物件,或有可能留有會計掛、營繕掛或營業掛之相關文書檔案,謎題需等待開鎖後才能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