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縣報導〕游泳選手出身、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學生王顥翔,自大一起開始轉攻鐵人三項後,不僅培養樂趣並屢獲獎項,甚至在2007年時獲選國手。儘管王顥翔曾因坐骨神經、頸椎受傷一度暫停訓練長達一年,仍以堅定的態度走出陰霾,復出後也持續在鐵人三項運動中發光發熱。
由於訓練初期沒有教練、前輩帶領,王顥翔只能靠不斷的練習提升實力,但也因過度練習與姿勢不正確造成坐骨神經受傷,然而在王顥翔好不容易能回到運動場上時,頸椎又意外受傷,因此休養長達一年,期間他不僅得忍受頸椎陣痛、暈眩,父子關係更是緊繃,直到2010年復出首場比賽中奪得冠軍。王顥翔說,想到受傷時父母總是無怨無悔的照顧與付出,更讓他在獲獎當下忍不住落淚。
王顥翔回想起以前訓練自行車時,父母的支持是最大的動力,父親因擔心交通安全而總是騎著機車在前,帶領他騎完全程,他說,我也曾騎過長途機車,發現比自行車還累,當下真的覺得我的爸爸很偉大。
王顥翔每天清晨五、六點起床練習,一到晚上九點便早早休息,他說,生活作息正常才能維持身體的最佳狀態,自律能力真的很重要,即使在大學生涯中無法像其他學生一樣體驗夜衝、夜唱也不會感到可惜,因為得到的比別人更多,有些事可以等到以後再做,但鐵人三項不行。由於運動選手的黃金時期有限,王顥翔認為把握機會多參加比賽更重要。
「在訓練過程中,有的人看到石頭會繞開,或是看到蛇就躲開不願向前走,但我認為不管什麼困難都要往前進,是為了自己未來的路。」王顥翔說,訓練到一個境界遇到瓶頸,大多是心態問題,而他也秉持「態度決定高度」的理念,屢屢在國內鐵人三項賽事中獲得獎項,日前更於宜蘭國華人壽洲際盃鐵人三項錦標賽暨全國賽中以2小時2分的速度奪得冠軍。未來他也希望藉由比賽成績表現引起後輩仿效學習,並改善國內體育運動的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