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家家酒是很多人在孩提時期所玩過的遊戲,更會有許多
小朋友把土塊或石塊當成錢幣於遊戲中當作買賣使用,而以土塊當成貨幣使用,在成人世界裡也是存有過土幣的流通使用的紀錄,更會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種土製的流通錢幣,並非落後國家的所用的舶來品,而且是我國於民國以後所生產的法定貨幣,這種類似紫砂壺原料所製成的陶土幣,即是清遜帝溥儀成立滿洲國後所發行的流通錢幣。
日本帝國在民國20年挑起瀋陽事件,並侵吞了中國東北的大片土地,也先後成立華北臨時政府、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等偽政權,同時也扶植急於復國的清遜帝溥儀⋯⋯成立滿洲國,更也為了控制金融而相繼設立滿洲中央銀行、冀東銀行、華興商業銀行、與中央儲備銀行等偽政權銀行。
當時滿洲國的中央銀行除發行紙幣外,其所屬的造幣廠也在民國22年五月開始製造硬幣;並從五月下旬開始發行鎳幣,八月以後才開始發行銅幣,其所發行硬幣類共有13種,面值有5厘、1分、5分和1角,如加上年份區分,前後則共發行五十多種;致於會發行陶土幣係在二戰末期,日本因戰爭的消耗,對金屬極度缺乏,當時的「兒皇帝」溥儀為表示其對日本帝國的忠誠,於是將滿洲國中央銀行的金屬硬幣及造幣原料全數奉獻於日本,致使金屬造幣原料嚴重缺乏,最後才不得不以陶土原料來製作小額的流通貨幣。
滿洲國中央銀行造幣廠製造這種陶土幣共有五分及一分二種,加上年份的區分,總共發行有三種;由於這種流通貨幣易受磨損,保存不易,所流傳下來並不多見,據提供這兩枚硬幣的收藏者表示,這是他多年前無意中所蒐購得來,雖當時的收購價格雖是不高,卻是見證到一段荒謬而無奈的賣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