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晉輝/嘉義市報導)「黃復興」黨部,這各讓民眾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可知其已成立近半個世紀,緣起民國四十五年間,輔導國軍退除役人員就業,其黨部名稱由來,寓意「炎黃子孫,復興中華」為基本概念,地區黨部則以「黃國Ο黨部」稱呼(如嘉義市則為「黃國嘉黨部」)。
當年歷經革命開國、北伐統一、抗戰建國、反共戡亂,以及保衛臺灣、建設臺灣等的革命軍人,更是該黨部主要成員之一。
嘉義市黃國嘉支黨部黃嘉忠區黨部,於4月26日上午11時,召開102年第二次委員及小組長會議,會議主持人『常委鄢民治』表示,本黨部對國家有終生效忠之使命。概不論政治導向為何,軍人固有的基本軍魂,始終以保衛國家人民為價值核心,現場所有歷經軍事革命、保衛台灣的先進們,仍然屹立不搖,即便再有戰役,也會是第一個拿起槍桿子,再次首護台灣、保衛人民的一群,因為我們以軍人為榮的軍魂仍在。
會議中,幾位先進雖已年過半百,在發表言論時,仍呈現出軍人本色,依然嗅的出,當年在戰場上的氣魄與威嚴。
當年挺著胸膛、流血、流汗保衛台灣這片土地的功臣們,不求回報,只願有口安樂飯,以及年老後,能蓋上黨旗,以茲慰藉曾經有著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看到國土被侵佔,誓死保衛台灣之精神。這是他們此生最後以軍人雄姿,唯一增取的榮耀。不過此最基本的應被對待,如今卻難以達成。
在大砍榮民的相關預算中,應有再熟慮之處,現今概括而論的統一降幅,對於當年以衛級、士級的退役官兵來說,顯有失公平,因其當年軍餉仍杯水車薪,退役後,僅靠些許的退俸過日子,卻又被刪減,試問,他們的功勳,是否已被埋沒。
國防預算,本於花用防止他國侵犯,在軍事上增進武器的經費,而該『國防』二字,是否也可解釋為,防止曾『從軍有功』之人,晚年凋零無依之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