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貝蘿/嘉義市報導〕家住雲林虎尾35歲的王先生因國道上與遊覽車發生嚴重擦撞,導致骨盆腔嚴重骨折,輾轉送至兩家醫學中心皆被告知傷勢過於嚴重,手術評估風險太高,建議至少臥床兩個月,再觀察是否還能下床行走。王先生年紀輕輕,下半輩子是否還能再度行走卻是未知數,深受打擊的他不願承擔這樣的風險,因此轉至嘉義基督教醫院尋求有無一線生機的治療方式,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團隊以自行研發的專利設計為王先生進行手術,術後才一週,其便能於助行器輔助下自己步行出院了。
嘉義基督教醫院骨折外傷科暨高壓氧中心主任連昉杰醫師表示,髖臼骨折是骨盆骨折的一種、也是一種嚴重外傷,常見於交通事故和塌方壓傷,是汽機車事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僅次於顱腦傷和胸部損傷,而骨盆骨折對骨科醫師來說是一項極具艱難的手術,除了常伴隨其他部位損傷如腹內器官受傷、脊柱骨折,及可能引起神經損傷、出血性休克以外,手術中骨骼因受地心引力的關係會下沉,而影響了手術的骨折復位,使手術的困難度增高,因此很多醫師會採取保守的牽引固定治療而不敢貿然動手術,讓病人長時間躺在床上不得動彈,對病人和家屬而言是煎熬,相對的也浪費醫療資源。
連昉杰醫師表示,有一回經過工地時,看見起重機的手臂能提起重物,因而聯想到若是手術中也能將病人的髖骨提起並固定,是否就能讓手術更順利呢?為了改善髖臼骨折手術的效率,連昉杰醫師與骨折團隊發明了『外科手術用的支架裝置』,讓手術的視野更加開闊,不僅縮短病人手術過程時間、減少術中失血,降低病人術後的疼痛與感染機率及縮短病人住院日,大幅縮減病人術後恢復正常生活的品質。
嘉基骨科團隊這項『外科手術用的支架裝置』的創新發明,是用一種簡單的裝置,且不佔用手術空間,有助手術的觀看視野,大大提昇手術品質。該項裝置今年2月便已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頒發的『中華民國專利證書』的認證,目前只有嘉基使用此設備,而醫療人員的用心和不斷創新、求進步,目的是要提供給患者一個有保障的專業醫療品質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