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縣報導〕不管時代的如何變遷,每到過年習俗中,家家戶戶就會在門口、門邊、楹柱、廳堂、牆頭、寢門、廚房等等位置,,貼上喜氣洋洋的紅色春聯,各行各業的工作場所或生意店面,也會應景的貼上不同的喜氣或招財春聯,一方面表示新年到了,祈求幸福平安,另一方面利用鮮豔的紅色增加了新年熱鬧的氣氛;
而在傳統觀念中,貼春聯是還可以避邪保平安和祈福討喜氣。
嘉義縣太保祥和文化藝術基金會每年都會主辦「賀新春送春聯」活動,今年仍援於往例,4日於太保福濟宮及5日在太保古恩宮分辦理送春聯活動,由嘉義縣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沈燕誠領軍,並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二十多位五代書法師生,及書友齊聚一堂,共譜一段筆墨薪傳呈紅聯的佳話,今年參與揮毫書寫春聯的書名家有張妃妙、蔡允柔、曾令杰、陳志明、黃淑菁、曹淑蕊、陳姿妃、郭懿雅、闕菊慧、蔡碧雲、黃子茵、張勻恩、林嫻真、劉育辰、陳芳石、吳幸娟、吳清華等多位。
嘉義縣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沈燕誠表示,藉由紅聯呈現五代師生情,也是一次年歲聚會,透過紅聯書法揮灑的時空交流,不只表現出傳統的濃濃人情味,更是映照出五代師生的筆墨情誼,喜氣的紅色春聯不只是傳統文化的延續,也正展現出代代的生命活力,更是筆墨薪傳的紀錄者。
台灣在近年過年時,依然保有寫春聯和貼春聯的習慣,春聯顯現的仍是過新年新希望的信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從古與出今的延續,而手寫春聯歷久不衰,手寫春聯的表現除了語句所蘊含的意味外,筆毫的揮舞,更能襯托出黑紅或金紅之間的墨韻情趣。所以,透過書藝的呈現,更能顯示出人們最真的情懷,二者之間,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