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因應嘉義市地狹人稠,交通等汽機車密度,高達全國第二,污染負荷不低等問題,嘉義市利用閒置未利用的空地或裸露地設置「空氣品質淨化區」,迄今共設置8處,綠化面積11.45公頃,藉由設置空氣品質淨化區,提供了一種都市綠化的方式,增進城市綠地,並藉由各基地維護管理單位的努力,各基地綠覆率良好,經定期量測淨化區植物碳匯,截至102年度各淨化區共提供碳匯量214公噸,每年碳匯成長量約20公噸,有助於減緩溫室效應。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污染防治科長孫意惇指出,為使各淨化區樹木,能更健康,增進淨化空氣的功效,本年度將導入植物醫生巡檢的方式,並與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系詹明勳老師合作,找出罹病植物或生長問題,並給予防治建議,使各基地植物生長更為良好。
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系老師詹明勳表示,針對居家植栽,民眾也可透過定期檢查植物外觀、根系生長情況、注意水分和日照的管理,就可讓植物生長更健康,而修剪枝葉時,可適當剪除蟲害葉,並保持枝葉的通風性,減少病蟲害的寄宿和滋生機會。
環保局局長林建宏表示,為維護及延續空氣品質淨化區綠化成效,透過植物健檢的實施,了解植物生長情形,減少植物病蟲害的發生機會,讓基地達到減污、減碳效益,也成為民眾休閒放鬆緊張的都市生活的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