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地方新聞 近期新聞總覽

                                                       Join  the  World  Together  news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阿里山醫療站20周年慶 國際扶輪社送愛的醫療車

 

 

〔記者吳宗義/嘉義市報導〕3月8日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阿里山醫療站今年適逢成立二十週年,活動以「阿里山醫療站20周年慶感恩餐會暨醫療巡迴車捐贈儀式」為題盛慶祝,由陳美惠院長、嘉義縣衛生局祝年豐局長、國際扶輪社多單位等人一同於優遊吧斯鄒族文化部落慶週年,同時聖馬爾定醫院感謝國際扶輪基金會,發揮公益團體與醫院攜手合作協力精神,捐贈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醫療巡迴車,由陳美惠院長代表受贈,一起為山區醫療貢獻心力。

桃園扶輪社尹建中社長表示,由於阿里山鄉地處偏遠、道路崎嶇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山上居民生病時,無法及時得到適切的照護,飽受病痛纏身之苦。為了山區居民就近就醫,民國87年聖馬爾定醫院於阿里山樂野村設置醫療站,提供全年無休、24小時駐診,有了阿里山醫療站居民不必再擔心生病時求醫困難。遵照聖馬秉持著「只要病人來,我們皆會服務的精神」,扶輪社捐贈的醫療車僅是拋磚引玉,希望透過此次捐贈提升醫療品質。

由於阿里山鄉春季梅雨不斷,夏秋遇颱風侵襲時經常發生道路坍方,外出就醫因交通中斷而受阻,尤其山上高齡患者多,定期追蹤病情更顯重要,因交通不便常延誤就診及檢查,在阿里山醫療站替民眾診療過程中,必須藉由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的例子追蹤他們的病情報告資料,不僅可以查到患者先前的報告紀錄且還可提醒患者到院做深入的腎、肝檢查。

阿里山醫療站的業務幾乎無所不包,曾經第一批駐診的鍾永鋒醫師分享表示,除了醫治人,他也醫治過患者的鳥,醫師說,陳美惠院長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任何問題來了,都要想辦法處理。因阿里山部落居民非常信賴我們,也很放心將生命交在我們手上。當有人敲門,你就要開門。

自1988年開始,聖馬爾定醫院做了整合型的醫療照顧計畫(IDS),醫療站提供堅強的陣容的醫療相關服務,服務內容包含24小時定點服務及專科醫療、居家訪視、成人健康檢查、居家醫療、緊急事故處置、預防保健及衛生教育,讓阿里山居民同樣能享有在平地一般的醫療照護跟生命的保障。

在醫療站還沒開始之前,聖馬爾定醫療團隊,開著山地醫療車,提供阿里山鄉各地巡診醫療服務、各項醫療篩檢及居家訪視等服務,有許多居民含多種慢性疾病,常因交通上的不便而忽略服用慢箋藥,加上過去山地部落的特殊風俗民情,居民罹患糖尿病、痛風、高血壓及肝硬化的比率較高,而就醫的不便更使病情無法獲得良好的控制;不過,近年來經過聖馬爾定醫院醫療團隊長期的個案管理追蹤治療以及居家醫療,也因為有扶輪社捐贈設有心電圖機、超音波機、診療床、折疊椅等醫療設備的醫療車,讓阿里山當地民眾的醫療品質已開始逐漸提升。醫療專車承載著愛與希望,讓部落居民免於交通上的奔波,院方將繼續行駛醫療專車至偏鄉巡迴守護阿里山在地朋友的健康。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於7日蒞臨視察阿里山醫療站,他表示,阿里山鄉辦理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DS),自87年起至107年底,服務總人次已超過70萬,今年度適逢樂野醫療站屆滿20週年,特別對所有為偏遠族群付出愛與關懷的各方人士、醫療人員、工作人員表示由衷感謝與敬意,由於地區偏遠、交通不便的醫療環境,過去藉由醫療專車替居民做口腔保健、子宮頸抹片檢查、肝病篩檢、居家訪視等服務,這些成果及付出都要感謝陳美惠院長的帶領下,整個IDS計畫才能順利作業;李伯璋並指出,健保署持續精進醫療資訊系統,也因為有聖馬爾定醫院以及各單位的整合配置,加上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功能可有效改善民眾片段醫療與利用,以提供部落居民可以享有在平地一樣的醫療照護跟生命的保障。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若連結不到新聞刊載平台,敬請改以新聞標題搜尋

JWTnews新聞

數位台灣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焦點新聞

民時新聞網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08.3.8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

書畫毛筆

文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