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地方新聞 近期新聞總覽

                                                       Join  the  World  Together  news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健康一夏急救5大步 炎炎夏日預防123

 

 

〔記者許鳳真/嘉義市報導〕臺灣正邁入燋金爍石的炎熱夏季,近日又因暖氣團籠罩,許多地區溫度經常達攝氏35度以上,氣象局也持續發出高溫燈號提醒。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急診室主任蔡政翰表示,在悶熱高溫的天氣,很可能引起環境急症「熱傷害」,而中暑則為其中最嚴重的疾病,死亡率高達3080%。蔡主任特別提醒民眾在高溫的天氣外出或運動時,應注意防曬、補充水分,慎防中暑。

 

蔡政翰主任解釋,人體在面對高溫時,熱的調節機制若失去功能,就可能引發一連串頭暈、心跳加快、體溫過高等不適症狀,醫學上稱之為「熱傷害」,而熱傷害可分為輕度的熱痙攣、中度熱衰竭及最嚴重的熱中暑。其中輕度的熱痙攣常發生於流失過多水分與鈉離子,又未即時補充水分、電解質,進而產生局部肌肉抽筋的症狀;中度熱衰竭階段會開始大量冒汗、心跳加快、皮膚濕冷等;最嚴重的是熱中暑,體溫超過攝氏40度,甚引發意識不清的情況,且有致命的可能。

 

蔡主任表示最近持續高溫天氣,急診室因熱衰竭而就醫的病患,有增加的趨勢。常見是在炎熱天氣下工作及運動的民眾,又未即時補充水份,而導致熱衰竭的狀況;亦有長者因熱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導致腦部缺血,而昏厥送醫的案例。故熱傷害早期診斷及降溫是影響治療結果的重要關鍵,提醒民眾須切記「蔭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5大急救步驟,並多加留意身旁的人,尤為老人、小孩及生活無自理能力者,若出現脫水、發燒、肌肉痙攣等症狀,協助迅速離開高溫環境,用毛巾浸水拍拭散熱,隨即補充加少許鹽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後,並儘速就醫。

 

蔡主任說明,除了急救5大步以達早期診斷及降溫外,輕度的熱傷害通常可以藉由「預防123」,調整生活作息避免發生。「預防123」首要預防撇步就提醒民眾多喝白開水,且為室溫的水為佳,運動前23小時先喝500cc的水,運動過程中,每1020分鐘隨時補充200300cc的飲用水;撇步2則提醒外出運動要選對時地,避免在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運動;最後搭配撇步3即穿戴排汗功能佳的衣物,並做好萬全的防曬措施。

 

嘉義榮院院長李世強表示,隨著天氣酷熱難耐,因熱傷害就診病患有增加的趨勢,提醒民眾多喝水、適時補充水、適時適地運動或從事農作工作,做好防曬工作,才能健康一夏。李院長表示該院為區域教學醫院,以社區民眾對健康需求為出發點,積極促進民眾相關衛教,對於熱傷害的診療從預防、急救到醫療處置,專業團隊完整堅強,共同陪伴民眾健康度過炎炎夏日。

 

    刊載新聞媒體          若連結不到新聞刊載平台,敬請改以新聞標題搜尋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焦點新聞

民時新聞網

焦點傳媒

JWTnews新聞        

上傳日期:108.6.21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嘉義市食安在嘉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

書畫毛筆

文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