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地方新聞 近期新聞總覽

                                                       Join  the  World  Together  news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把身後事交付自然 璞真園開啟嘉人樹葬風氣

 

把身後事交付自然 璞真園開啟嘉人樹葬風氣

〔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火化後的骨灰以樹葬、花葬方式,不立墓碑、不設墳、不標示亡者姓名,讓身後事完全交付自然,這種自由自在、毫無牽掛的作法,不但可節省土地資源,同時亦符合世界推動環保的概念,嘉義市璞真園樹葬區於24日上午辦理啟用祈福儀式,當天下午即將迎來第一位樹葬者,嘉義市殯葬管理所表示還有兩、三位正在申請與安排後續。

 

嘉義市殯葬設施設有火化場、殯儀館、納骨堂、公墓,在市府積極推動、議會支持通過,樹葬區24日正式啟用;嘉義市殯葬管理所表示,樹葬體現了「入土為安」、「回歸自然」、「反璞歸真」的概念,因此不立墓碑、不設墳、不標示亡者姓名,讓骨灰回歸成為土地的一部分,永續循環於世上。

 

嘉義市殯葬管理所所長盧春霖指出,樹葬的流程為遺體或起掘骨骸火化後,將骨灰研磨再處理,裝入無毒易分解環保容器,由家屬或代表將骨灰連同紙袋一邊倒入葬位、一邊填土,以交錯方式安葬;家屬靜默追思,不焚香、不燃燒紙錢,數年後骨灰自然融於大地,突破傳統土葬占地築墓的思維,也擺脫火化入塔坐奉陰宅的觀念,並為下一代留下一片淨土;同時為服務嘉義市民,樹葬區收費6000元,嘉義縣水上、中埔鄉民比照嘉義市收費6,000元,其他縣市居民9,000元。

 

嘉義市樹葬區入口設置有石碑,命名為「璞真園」,園區以公園化設計,以生態步道分隔AB兩區,園內種植草皮及14株福木,圍繞每一株福木預留12個管洞,可供12個葬位,總計168個葬位,同時168個葬位也會繼續循環使用提供服務,而樹葬雖是環保先驅,但在台灣的保守觀念中,民眾的接受度,還是有待再加強宣導。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若連結不到新聞刊載平台,敬請改以新聞標題搜尋

今日NOWnews

Yahoo雅虎新聞

Hi Net新聞

新浪新聞

PChome新聞

LINE Today MSN 新聞頻道

台灣大哥大

嘀嘀看 Facebook臉書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焦點新聞

民時新聞網

焦點傳媒

JWTnews新聞        

上傳日期:109.4.24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

書畫毛筆

文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