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地方新聞 近期新聞總覽

                                                       Join  the  World  Together  news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走出戶外動動手指 城市自然大挑戰開跑

 

走出戶外動動手指 城市自然大挑戰開跑

〔記者陳允得/嘉義市報導〕嘉義大學與荒野保護協會合辦「2020城市自然大挑戰」,觀察時間自424日凌晨起至27日午夜,活動連結科學家與民眾,一起紀錄城市及人類活動區域內野生生物,蒐集與分析野生物出現資料,了解人們與野生動植物間關係,有助於提供政府部門對於保育方向之決策,以達生物多樣性及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目標。

 

「城市自然大挑戰」由美國加州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和舊金山的加州科學館發起,是一項公民科學行動的國際科學盛事,2019年僅嘉義縣市參加,由嘉大生物資源學系林政道老師發起,短短4天累積1146筆觀察紀錄,共紀錄1,645個物種。今年臺灣第二度參與,分別有北臺灣(臺北、新北、基隆、宜蘭)、桃園新竹、中臺灣(苗栗、臺中、南投、彰化)、嘉義、臺南、高雄,共六個地區參與,可見民眾對自然生態的重視,歷屆城市自然大挑戰活動,以競賽形式進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取消競賽活動,各地區的主辦單位改以延伸活動辦理,例如:設定觀察紀錄蒐集主題、尋找特定俗名的物種,或觀察臺灣特有種等,讓各國看見臺灣各種生物的特色與多樣性。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至今不見趨緩,但城市自然大挑戰活動未取消,iNaturalist官方僅取消競賽,建議民眾可仔細觀察自家後院或住家附近生物,了解身邊既親近又陌生的各種鄰居,同時呼籲民眾勿為觀察自然生態而群聚,避免增加感染風險。臺灣參加地區的主辦單位也因應疫情而有不同的應變方式,例如:分配志工前往往年觀察筆數較少之區域,各自獨立觀察等。

 

該活動參加對象不限年齡與教育背景,有興趣者可從瀏覽器造訪 inaturalist.org註冊帳號,或直接免費下載安裝iNaturalist手機 app並註冊帳號。完成安裝及註冊帳號程序,即可拍攝野生動植物的照片或錄音,上傳到 iNaturalist,參與生物速查活動,建立個人觀察歷程。即使不認識這些生物也值得紀錄,iNaturalist平台提供人工智慧辨識生物的建議,只需簡單標記「動物」、「植物」,或提供辨識的分類選項,如「蝴蝶與飛蛾」,就能透過平台,讓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公民科學家,依照片、錄音檔案等證據來鑑定物種。

 

林政道老師著手iNaturalist手機app中文化,國內越來越多自然觀察者使用,透過「iNaturalist Taiwan」社群彼此交流;截至目前,臺灣的iNaturalist觀察紀錄已超過四十萬筆。林政道老師表示,全球致力於2020年前達成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之際,無論民間或政府部門,都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以達成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願景。今年可望藉由更多城市的參加,提高臺灣生態多樣性在世界上的能見度。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若連結不到新聞刊載平台,敬請改以新聞標題搜尋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焦點新聞

民時新聞網

焦點傳媒

JWTnews新聞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09.4.24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

書畫毛筆

文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