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地方新聞 近期新聞總覽

                                                       Join  the  World  Together  news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內視鏡治療法 膽結石免動刀、不留疤、恢復期短

 

內視鏡治療法 膽結石免動刀、不留疤、恢復期短

〔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處理膽結石問題,傳統方法是開刀剖腹,近年來,則以內視鏡取石為治療主流,主要以特製電刀將膽管末端乳頭切開,再以網子施行結石摘除,此治療方式讓患者僅需要局部麻醉,對於高齡患者為一大福音,另因不用開腹,無手術傷口、恢復期短,多數年輕患者隔天就能出院,醫療費用因住院天數短、無傷口,醫療花費亦較傳統手術低。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肝膽腸胃科彭彥鈞主任表示,膽管結石可分為原發性、續發性及肝內結石三種,其中原發性膽道結石只發生在膽管內,續發性膽管結石則是從膽囊結石滑出至膽管內,而肝內結石需特別注意,其發生在肝內膽管,通常會合併膽道狹窄的問題,臨床上有許多膽管結石較大,且高齡又有慢性病的患者,考量手術風險,術後傷口癒合也不易好,會先以內視鏡在膽管放置多個支架,支架就像筆芯一般細的塑膠管,一方面可藉多重支架先引流感染膽汁,且因較貼合管壁,於膽管滲漏時,能加以阻隔,另多個支架可以把過大的膽管結石慢慢磨小,約23個月取出支架後亦能順利取出結石,但對於內部出血或膽管結構異常等患者,則較不適合採取內視鏡治療,建議民眾即時就醫,經醫師專業評估後,依其病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彭彥鈞主任指出,日前該院來了一位高齡95歲的張姓長輩,因感到右上腹劇痛,且有嘔吐及噁心等症狀,經診斷為膽管結石後,因考量張姓長輩年事已高,故與患者及家屬討論後,不用傳統開刀剖腹方法處理結石問題,採用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及取石手術,術後讓張姓長輩及其家屬感到十分驚訝,因過程僅花了半小時就「痛」除去「石」。

 

彭彥鈞主任說明,膽管結石患者初期可能沒有症狀,只能從肝功能檢查或超音波檢查發現,膽管結石患者若未早期發現,後期可能出現右腹疼痛、噁心、黃疸及發燒等症狀,未及時治療,嚴重者可能引致敗血症休克、肝硬化及急性胰臟炎等併發症,危及生命,故醫師建議民眾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達到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的目標,另約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於內視鏡治療後有再生的情況,建議民眾務必定期追蹤及檢查,低風險患者約1年追蹤1次,高風險患者則建議每約3個月追蹤1次。

 

彭主任貼心提醒民眾,平日應建立良好飲食習慣預防膽結石的發生,飲食需均衡、定時及定量,減少食用過多油煎、油炸等高脂肪食物,養成低油高纖的飲食習慣,隨時控制膽固醇,避免體重快速改變,維持膽囊正常收縮與運作,以預防膽結石的產生。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今日NOWnews

Yahoo雅虎新聞

Hi Net新聞

LINE Today

PChome新聞

PChome新聞1

PChome新聞2

民時新聞網

焦點新聞

焦點傳媒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JWTnews新聞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09.9.12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追尋失智的春天 

暑期保護青少年—青春專案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

書畫毛筆

文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