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訊網新聞臺 近期新聞總覽

                                                       Join  the  World  Together  news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炎炎夏日防中暑 三步驟預防熱傷害

 

炎炎夏日防中暑 三步驟預防熱傷害

〔記者吳玉芬/嘉義市報導〕一名68歲的張姓婦人、本身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中午到田裡工作12小時後,覺得身體十分倦怠虛弱,經家人送往中榮嘉義分院就醫,由家醫科醫師蒲柏瑞診斷為高溫導致熱中暑,抽血檢查發現,已經有脫水的情況,是典型的熱衰竭現象,經由靜脈注射及水分補充,才順利平安出院。

 

中榮嘉義分院家醫科醫師蒲柏瑞表示,近年因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氣候,讓發生熱傷害的機會更加上升,據統計台灣截至去年2022713日止,連日高溫已造成263人熱衰竭就醫,而「熱傷害」發生率更在10年來暴增近九成。熱傷害泛指人體因體內熱累積導致的各種身體損傷,包括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熱昏厥等,在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發生,而國民健康署更列出六大危險族群: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過重及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等;戶外工作者和其他人相比,熱傷害造成的死亡率增加了20倍。

 

蒲醫師說明提到,熱傷害為身體面對高溫時,熱的調節機制失去功能,引發身體一系列不適,而熱傷害依據症狀及嚴重程度又可以分為「熱昏厥」:突發性暈眩或昏倒、「熱水腫」:腳、腳踝和手的輕微腫脹、「熱痙攣」:小腿、大腿、肩或腹部等部位突然發生肌肉間歇性抽動,疼痛性痙攣或持績肌肉攣縮、「熱衰竭」:口渴、倦怠、虛弱、噁心、嘔吐、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大量出汗。熱昏厥及熱痙攣的症狀也可能同時出現中暑產生的症狀包括頭暈、虛弱倦怠、情緒不穩、噁心、嘔吐、視力模糊、意識混亂、急性譫妄、抽搐痙攣、甚至昏迷。

 

蒲柏瑞醫師說明強調,熱傷害是屬於可預防的疾病,國民健康署也列出了防熱傷害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戶外工作者應每小時補充2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或高糖分飲料;提高警覺則是檢查空調,監測溫度,並監測自身及其他人的身體狀況,若是已經發生熱傷害,要先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至陰涼處休息,並給予水分或電解質補充,若為熱昏厥、熱水腫、熱痙攣的狀況下多會自行恢復,但若是體溫有升高的情況,且皮膚泛紅且熱,就有可能出現熱衰竭及中暑,此時也要想辦法降溫,脫下衣物,若仍無法散熱可以潑冰水在臉部以下降溫,並適時送醫。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媒事看新聞 傳媒 奥丁丁

PChome新聞

JWTnews新聞 台灣大哥大 蕃新聞 LIFE新聞網
天天上新聞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12.8.21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

書畫毛筆

文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