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訊網新聞臺 近期新聞總覽

                                                       Join  the  World  Together  news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給媽祖作契子女 新港奉天宮中秋大團圓

 

給媽祖作契子女 新港奉天宮中秋大團圓

〔記者呂明鴻/嘉義縣報導〕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新港奉天宮的開台媽祖契子女們都會相邀回來奉天宮參拜開臺媽祖,今年是開臺媽祖駐台402年,新港奉天宮為服務所有返回奉天宮的契子女們,訂於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上午舉辦「開臺媽祖契子女中秋回宮大團圓」活動,邀請契子女回宮團拜,特別邀請百歲人瑞的新港契子林福來阿公,與來自全國開臺媽祖契子女、信眾一同團圓,歡度中秋佳節,活動當天現場還準備了平安圓、長壽麵、元寶水餃與各式點心要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契子女分享。

 

新港奉天宮董事長何達煌表示,為人父母者,為求育兒的順利與心靈的安心,大都會求助於所信仰的神明,讓孩子當神明的契子,奉天宮開台媽祖是信眾的精神寄託,相對的也成為「囝仔ㄟ守護神」,乎媽祖婆作契子女是新港傳統禮俗中常見的生命禮儀之一。

 

何達煌董事長指出,「拜契」的儀式乃由父母帶領孩童來至奉天宮,填寫「契字」文,虔心向媽祖祈願孩子能夠成為媽祖的契子女,並將香火袋在媽祖香爐前旋繞沾取爐煙,最後,再把香火袋遂掛於孩童頸項,稱為「縣貫」,至此,成為媽祖契子女儀式始告完成,往後,每年再回到奉天宮,更換香火袋的紅絲線,並且香火袋再過爐一次,這稱為「換貫」,直到滿十六歲為止,契子女向媽祖謝恩後,才把香火袋歸還媽祖婆,俗稱「褪貫」。

 

臺灣傳統民俗中做十六歲,是屬於孩童邁向「成年」的生命禮儀,古代士人家庭,男孩子年滿十六,即舉行隆重之加冠典禮,女子則年滿十五而為之舉行及笄典禮,凡此儀式活動皆表示其已成為端莊穩重之成人;成年禮,一方面有區別兒童和成人之別,提醒其人格修養與責任的承擔,另一方面則表現出對生命成長的歡欣與祝福。

 

奉天宮參考古禮因應現今社會型態之轉變籌辦成年禮,並由參與成年禮的男孩與女孩的雙親長輩以及奉天宮董事長和貴賓共同主持,透過淨儀、始加禮、再加禮等儀式之進行,讓參與的契子女們瞭解經過隆重的成年禮儀式之後,自己已脫離童蒙,面對自我、他人與社會,都要開始學習獨立、勇敢、堅強、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媒事看新聞 傳媒 奥丁丁

PChome新聞

JWTnews新聞 台灣大哥大 蕃新聞 LIFE新聞網
天天上新聞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12.9.29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

書畫毛筆

文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