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訊網新聞臺 近期新聞總覽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雞羽毛、廢菇包轉化有機肥 農業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

 

雞羽毛、廢菇包轉化有機肥 農業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

〔記者郭政隆、邱嘉琪/嘉義市報導〕市售有機土價格每公斤約為20-40元,嘉義大學農業生物科技學系辦理農業部「農業有機廢棄物回收之減碳永續循環利用模式」計畫,透過該系科研成果的菌種技術,將雞羽毛分解產出羽毛胜肽(氨基酸),並將羽毛胜肽(氨基酸)運用於水/畜產飼料添加、與廢棄太空包資材作為有機肥配方調料以增進有機肥肥份、或作為有機培養土供作物栽植使用,每公斤成本價不到5錢,實際種植萵苣的成效相當良好,建立農業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模式,同時達到減碳排目的,而且市場獲利空間極大,並充分展現農業循環經濟的韌性與永續性。

 

嘉大校長林翰謙表示,農業部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在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下制定了「減量」、「增匯」、「循環」、「綠趨勢」四大主軸政策,其中循環策略包括:「農業剩餘資源材料化與加值再利用」、「推動農業跨域循環場域」及「推動農業循環技術科技研發」等三項策略;嘉大112年執行農業部「農業有機廢棄物回收之減碳永續循環利用模式」計畫,將循環經濟及永續發展概念導入農業生產模式中,利用畜禽屠宰場剩餘的雞羽毛及菇蕈生產後的廢棄太空包等農業廢棄物,透過嘉大農業生物科技學系教授提供的菌種、技術及檢測,將農業廢棄物製作成飼料添加、有機肥配方調料等,提供循環再利用,減少農業操作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負擔,建立畜禽產業與農作產業間資源連結緊密性,有利於資源再運用並達到減碳排目的,創造更具韌性且永續的農業循環經濟。

 

計畫主持人嘉大農業生物科技學系王文德主任說明表示,臺灣每年因屠宰雞、鴨產生約50萬公噸的羽毛,種植香菇的廢菇包也高達20萬公噸,這些農業廢棄物無論是焚化或掩埋處理,都會增加成本並造成環境負荷,也無法達到廢棄物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效益,羽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也含有豐富的核酸、有機酸、微量元素(銅、鋅、錳)和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嘉大農業生物科技學系利用已篩選出的微生物,將羽毛分解產出的羽毛胜肽(氨基酸)運用於水/畜產飼料添加、與廢棄太空包資材作為有機肥配方調料以增進有機肥肥份、或作為有機培養土供作物栽植使用,建立了一套農業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模式。

 

王文德主任指出,農生系以羽毛胜肽為基肥種植萵苣、紅奶油萵苣和奶油白菜,並與一般市售有機肥種植結果進行比較,在種植三週後,使用嘉大雞羽毛有機肥的萵苣、紅奶油萵苣和奶油白菜植株,其重量和大小皆約為使用市售有機肥植株的2倍,顯示使用嘉大雞羽毛有機肥確實可縮短葉菜類的收成時間與增加植株重量;另外,利用廢菇包發酵後產物取代市售泥炭土作為基質來種植鹿角萵苣和白菜,其植株收成與泥炭土相當,顯示廢菇包發酵後產物可以完全取代市售泥炭土,且較市售泥炭土更具植物生長所需的肥份,而廢菇包內所具有的稻穀和木屑發酵後亦具有改善農田土質的作用,實證結果顯示,農業廢棄物的有效再利用,確實可達成農業循環經濟的具體效益,且在產值上甚至更具優勢。

 

嘉大林翰謙校長強調,嘉大所建立的農業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模式,實際執行成效相當良好,此次所有蔬菜收成將捐贈予嘉義縣六腳鄉安仁育幼院,展現嘉大關懷弱勢的在地社會責任,嘉大後續將與農業部合作先行於雲嘉地區試辦,並逐步推廣至全臺各地區,以利於農業廢棄資源再運用並達到減碳排目的,充分展現農業循環經濟的韌性與永續性,同時降低使用化學藥物導致耕地惡化並對非農耕地及水源產生生態的威脅。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雞羽毛、廢菇包 轉化有機肥循環再利用

雞羽毛、廢菇包轉化有機肥 農業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

    刊載新聞媒體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媒事看新聞 傳媒

LINE Today

天天上新聞 LIFE新聞網1 台灣大哥大1 蕃新聞1 奥丁丁1
JWTnews新聞 LIFE新聞網2 台灣大哥大2 蕃新聞2

奥丁丁2

Yahoo雅虎新聞

觀傳媒

獨家報導 PChome新聞 享新聞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13.1.19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