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訊網新聞臺 近期新聞總覽

                                                       Join  the  World  Together  news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AI助醫師判讀診斷 讓大腸癌無所遁形

 

AI助醫師判讀診斷 讓大腸癌無所遁形

〔記者陳允得/嘉義市報導〕早期大腸癌沒有症狀,只能依靠定期檢查來發現,但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仍可能遺漏不易被發現的初期瘜肉,形成大腸癌的隱患,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為提高瘜肉偵測率,升級檢查設備,採用世界最先進的AI腸胃內視鏡系統,藉由人工智慧輔助醫師判讀診斷,讓大腸癌無所遁形。

 

聖馬爾定腸胃肝膽科鄭旭盛醫師表示,聖馬爾定醫院於2023年引進日本富士7000型高階腸胃內視鏡,並導入全國第一部富士AI人工智能系統,猶如醫師的第二雙眼睛,不僅協助偵測大腸瘜肉,也輔助判讀瘜肉種類,使腸胃鏡檢查更為準確,是預防大腸癌的一大利器;相較於以往的大腸鏡檢查,AI內視鏡放大倍率,具備高解析度與廣角視野,可將腸道的組織構造看得更清楚,同時利用不同光源變化凸顯病灶,更易揪出高風險的微小或扁平瘜肉。過去有的瘜肉可能因肉眼限制、腸道皺摺遮擋,或清腸不徹底而難以被發現,如今都能獲得大幅改善。

 

鄭旭盛醫師指出,多數大腸癌是由瘜肉演變而來,如能儘早發現並及早切除,就能預防癌症的發生。近期一位50多歲的男性,到院接受免費大腸癌篩檢,因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進一步安排AI內視鏡檢查,過程中AI系統以色框標註並發出聲響,提示醫師可疑瘜肉,診斷為1~1.5公分的腺瘤,經切片檢查證實為第一期大腸癌,因此立即以內視鏡切除,未來定期追蹤即可;大腸瘜肉超過1公分就有癌化病變的可能性,由於內視鏡光學診斷的進步,加上AI的輔助,有利於早期發現是否含有癌化細胞。早期發現就可以用內視鏡完整切除,不需接受開刀剖腹切除器官及接腸手術,避免術後可能發生腸道沾黏、排便困難等後遺症,也不用接受放射線治療,病患的日常生活幾乎不受影響。

 

鄭旭盛醫師提醒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可至醫院接受1次大腸癌免費篩檢,或者利用定期健康檢查加作無痛腸胃鏡檢。如果有家族史,或者出現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經常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也請儘快就醫詳細檢查,以便早期揪出病變。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媒事看新聞 傳媒 奥丁丁

PChome新聞

JWTnews新聞 天天上新聞 蕃新聞 LIFE新聞網
台灣大哥大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13.4.19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