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訊網新聞臺 近期新聞總覽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臺灣古早味茄芷袋 懷舊又時尚的新住民手作

 

臺灣古早味茄芷袋 懷舊又時尚的新住民手作

〔記者侯姵伃/嘉義市報導〕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市服務站辦理多元文化宣導活動,邀請喜愛縫紉的新住民張勤和大家一起製作臺灣傳統風味手提包「茄芷袋」,瞭解在地文化;據瞭解,茄芷袋起源於臺南市後壁區菁寮里,製作方式最初是以藺草編織,隨著臺灣工業化,轉為以塑膠尼龍布縫紉而成。茄芷袋是臺灣早期社會常見的物件,大家用它來收納物品,被譽為最有臺味的環保袋。它曾一度快消失在大家的記憶中,近年因為發展在地文創,受到許多人的喜愛,更是觀光客必買的臺灣味。

 

嫁來臺灣多年的張勤,從小跟著縫紉師母親作針線活,在耳濡目染下,縫紉對她而言不只是興趣,也是與母親的成長記憶。張勤平日是上班族,晚上或假日則化身為縫紉教師,到社區據點推廣縫紉文化,她不僅教學縫紉技巧,更用心地融合各地民俗節慶等故事,讓大家能瞭解多元文化。

 

談到茄芷袋,張勤笑著說:「我的夫家住在農村,經常看到家人和鄰居拿著藍、綠、紅三種顏色相間的袋子到田裡裝採收的青菜和水果,讓我對這種袋子感到好奇。先生告訴我,這是臺灣阿嬤牌包包」。參與活動的新住民玉蓮也說:「茄芷袋是我先生做水泥工必備的物件,它耐用、好清潔,即使裝尖銳的工具也不易被刺破,而且髒了水洗即可,實用性很強」。

 

在場的新住民朋友對茄芷袋十分感興趣,張勤和大家一起透過手作實踐臺灣先民的智慧,並相邀一起提自己手作的茄芷袋上街炫臺味。嘉義市服務站主任黃艷薰表示,透過製作茄芷袋活動,讓新住民對臺灣在地文化留下深刻印象。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媒事看新聞

焦點時報

奥丁丁

PChome新聞

 民生電子報 天天上新聞 蕃新聞 火報
JWTnews新聞

LIFE新聞網

記者爆料網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14.4.16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嘉義城隍廟臉書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