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訊網新聞臺 近期新聞總覽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推動公益篩檢 電燒穩心律AI揪危機

 

推動公益篩檢 電燒穩心律AI揪危機

〔記者呂明鴻/嘉義市報導〕心律不整是威脅國人健康的重要隱形殺手,其中以「心房顫動」最為常見,對健康危害甚巨,易導致血栓形成,引發缺血性腦中風或其他重要臟器梗塞,為強化心律不整早期發現與治療,嘉義基督教醫院與國際扶輪社3470地區合作,運用可攜式AI人工智慧心律不整檢測儀,突破傳統心電圖受限於醫療院所內的限制,將快速心律異常篩檢帶入基層社區,搭配專業醫療院所高成功率的心導管電燒術(簡稱電燒術、又稱射頻消融治療),預防與治療為患者贏得重啟健康人生的新契機。

 

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超過15萬人因心律不整就醫,卻約有四分之一患者處於未診斷或未治療狀態。傳統心律檢測不僅需前往醫療院所,過程繁瑣,難以普及。現可運用新AI科技可攜式設備於社區完成快速初篩,為多數潛在患者爭取黃金治療時機。

 

嘉基心臟內科蔡子賢醫師表示,心房顫動(台語:心臟亂亂跳)為最常見心律不整之一,因心房快速且不規則地放電,導致心跳忽快忽慢。心房顫動可分為陣發性、持續性和永久性,皆可能形成血塊,若血塊剝落順著血液流至腦部造成血管阻塞,就可能引發缺血性腦中風;也可能流到腎臟造成阻塞導致腎中風,對健康危害甚大,所以預防與早期偵測至關重要。

 

針對確診的心房顫動患者,蔡子賢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已發展成熟的心導管電燒術(Catheter Ablation)為首選治療方式。該手術透過微創導管進入心臟內部,使用能量阻斷異常放電組織訊號,達到治療效果,手術時間約30分鐘,病人多可於1-2天內出院;風險低、併發症少,臨床成功率上心室頻脈達99%、心室早博成功根治達85%、心房顫動一年內不復發、目前累積超過2千名成功案例。

 

 

扶輪社3470地區即將就任總監莊和達強調,自去年8月到今年4月分別於雲嘉南澎等地區,共辦理約180場篩檢活動,篩檢人數達18,544人,發現有近2,100人心律異常,由現場醫師開出轉介單,民眾可自行前往配合的醫院就醫;這不僅是一項醫療技術的突破,更是社區健康守護的重要實踐。透過AI進入基層社區,讓每一位潛在病人獲得及時預警與協助,是智慧醫療與公益行動的最佳結合。

 

致力推廣腦中風預防篩檢的醫界泰斗高明見教授表示,近年台灣腦神經疾病發生率逐年增加,且中風長年穩居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每15分鐘就有一人中風的速度在危害民眾健康,其中多數患者需長期復健或面臨生活品質下降的艱鉅挑戰,能透過扶輪社社區篩檢活動連結到醫療,能快速解決可能面臨中風的危機,及時挽救許多家庭,希望未來能持續進行。

 

嘉基院長陳煒表示,心律不整往往來得無聲無息,嚴重卻能致命,嘉基秉持「愛人如己」的核心價值,結合AI科技與社區公益,讓醫療從醫院走入社區;此次與扶輪社合作推動公益篩檢,不僅是智慧醫療科技的應用,也是實踐預防醫學的具體行動,希望透過這樣的模式,守護每一顆心跳動的節奏,邁向幸福的健康人生。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媒事看新聞 傳媒 奥丁丁
JWTnews新聞

PChome新聞

天天上新聞 LIFE新聞網 蕃新聞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14.6.23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戒菸從嘉開始 抽獎金賺健康


失智照護創新方案-憶嘉人計畫 


嘉義市慈懷慈善功德協會


嘉義城隍廟臉書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