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訊網新聞臺 近期新聞總覽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柿子災損逾七成 番路鄉農會要為農民撐起一片天

 

柿子災損逾七成 番路鄉農會要為農民撐起一片天

〔記者吳玉芬/嘉義縣報導〕受丹娜絲颱風與後續豪雨重創,嘉義縣番路鄉多處農園災情慘烈,原本預期今年是柿子大年,如今果實大量落地,災損比率高達七成以上,農民苦嘆「40年來最慘的一次」;番路鄉農會總幹事趙幸芳親自率隊下田勘災,走進果園實地了解農民損失情況,並鄭重承諾,農會就是農民最堅強的後盾,將以最好的價格收購今年的柿子,全力協助農友渡過難關。

 

冰雹加上颱風後連日大雨,番路鄉許多果園宛如戰場,一顆顆未成熟的柿子與酪梨、荔枝、龍眼橫陳地面,枝椏斷裂、泥濘不堪,原本結實累累的樹上,如今僅剩零星果實,且多數因風吹碰撞已嚴重瘀傷、裂果,幾無商品價值,光是有機肥就花了四十萬,一夕之間全泡湯;種植柿子近四十年的許姓農友紅著眼眶表示說,今年本是產量最好的年份,不料一場風災讓所有希望歸零。

 

面對農民心血被毀的慘況,番路鄉農會第一時間啟動災後行動,總幹事趙幸芳親自勘災慰問,與農民面對面了解實際需求,趙幸芳指出,這場災難不只是農損,更是對農民心靈的打擊。農會絕不缺席,將全面支援,協助媒合次級品加工與轉銷路徑,同時提供後續復耕建議,陪伴農民站起來。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對番路鄉農民而言是一次沉重的考驗,從果園現場的斷枝落果,到農民眼中的無奈與疲憊,背後藏著的不只是財務損失,更是對未來的焦慮與不安;面對天災,農民無法改變氣候,但整個社會可以選擇站在他們身邊,一起守住這片靠天吃飯的土地。

 

番路鄉農會強調,將持續協助農友完成災損申報、引導市場銷售、推動秋季行銷,讓這一場災害成為轉型與團結的契機。農村的韌性,不是表現在沒有風雨時,而是災後仍能重新站起、繼續耕耘的勇氣。

 

番路鄉農會總幹事趙幸芳表示,農會會做農民的後盾,不只是口號,而是一條條能落實的行動方案,農會將持續透過保價收購、資源整合、行銷輔導三大面向,撐起農民受災後的第一哩路,也陪伴他們走好下一哩路。

 

在柿子即將進入產季的此刻,番路鄉農會也邀請全台民眾,用實際購買與分享支持番路農產品,因為農業從來不是農民一個人的事,而是這片土地上,所有人共同守護的價值,呼籲全民用購買力挺農民。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媒事看新聞 傳媒 奥丁丁
JWTnews新聞

PChome新聞

天天上新聞 LIFE新聞網 蕃新聞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14.7.11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戒菸從嘉開始 抽獎金賺健康


失智照護創新方案-憶嘉人計畫 


大家醫計畫


嘉義市慈懷慈善功德協會


嘉義城隍廟臉書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