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博文/嘉縣報導)嘉義縣政府23日舉辦「到院前後緊急救護無預警技能示範觀摩」活動,透過最先進的模擬病患「擬真人SimMan」進行臨床急救演練,參與的消防、醫療救護隊伍展現平日訓練水準,及時救援成功,演練過程逼真。
這項活動在嘉義長庚醫院地下1樓國際會議廳舉行,採不預警方式進行,由8名消防及醫療專業人員擔任講評委員,當場提出模擬情況題:「一名65歲男性於看電視時,突然心臟不適,呈現昏迷狀態,家屬打119請求救援、、、、」。
共有8支隊伍參與演練,包括朴子、雙福、民雄、竹崎等消防分隊,推派具中級救護技術員以上資格之消防人員,進行病患到院前緊急救護技能示範演練;另有署立朴子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嘉義長庚醫院及灣橋榮民醫院等4家急救責任醫院,推派醫護人員演練病患到院後緊急救護示範。
這次活動由嘉義長庚醫院提供造價3百多萬元的「擬真人 SimMan」,擔任主角,演練過程會像真實病人般,發脾氣、哀號、流汗,甚至打錯針也會出現流血等情形,讓示範演練注入更多真實情境,逼真程度滿分,連縣長張花冠實地操作後也驚呼連連。
張花冠致詞表示,近幾年來天災人禍多,隨時都可能有重大事故發生,凸顯緊急搶救的重要性,所謂生死一瞬間,緊急搶救動作熟練與否,端賴平時的演練,透過活動檢視歷年來救護訓練的成效外,也希望進一步提升縣內緊急救護能力,搶救更多生命。
嘉義縣衛生局向衛生署爭取補助經費舉辦「到院前後緊急救護示範觀摩演練」活動,堪稱全國首創,希望藉由觀摩活動檢視縣內緊急救護技能訓練成效,進而促進消防、衛生及醫療間緊急救護技能交流,未來將透過技能競賽方式,提升醫療救護人員緊急救護品質,開啟救護技能演習的新模式。
衛生局表示,近年來先後發生921地震、阿里山小火車翻覆、莫拉克風災等災難事件,顯示出緊急醫療救護處置的重要性,目前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在醫療單位與消防單位積極的配合下已趨於成熟階段,行政院衛生署於79年推動「緊急醫療救護計劃」,並於84年8月「緊急醫療救護法」通過迄今,每年衛生及消防單位都會辦理救護人員相關訓練課程,除消防署每年定期辦理署長盃救護技能競賽活動外,各縣市衛生醫療單位尚未有舉辦類似不預警示範觀摩活動。
98年行政院衛生署推動「急救責任醫院評鑑制度」後,嘉義長庚醫院成為今年雲嘉地區唯一通過急救責任醫院重度級評鑑的機構,加上臨床技能中心啟動使用,有效提升嘉義縣到院後緊急救護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