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傳日期:99.11.25
新聞總覽
(回首頁) |

學生在前往嘉義監獄參訪,親自感受受刑人蓋指紋的實際情況。 |
(記者孫慶璋、郭政隆/嘉縣報導)為了改善台灣「重專業、輕通識」的授課情形,教育部積極推動「通識教育改革計畫」,中正大學也由犯罪防治學系陳慈幸副教授開設少年犯罪事件搜查簿通識課程,上課內容有如「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般,讓上課者化身為少年調查保護官,幫助法官查明犯罪真相、找出犯罪動機,並從中學習少年事件處理法的過程,由於課程生動有趣,使得中正大學學生搶破頭也要來選修。
有別以往枯燥的陳述法律相關知識,陳慈幸副教授完全以「行動導向」作為授課重心,由同學天馬行空的模擬某少年事件的短劇內容,並以少年調查保護官的角度撰寫調查報告書。陳慈幸副教授說:「為了讓同學能快速認識在法律上『少年犯罪事件』的處理流程,藉由模擬劇實際訪問並瞭解犯罪者的家庭背景及犯罪動機,抽絲剝繭找出真相幫助少年遠離偏差的道路,這就是調查保護官的職責所在。」
中正大學陳慈幸副教授表示,開設這門〈少年犯罪事件搜查簿〉通識課程的動機,是因為經常發現有部分媒體引用錯誤的刑事法則誤導大眾。「因此希望藉由這門課,讓學生能深入淺出瞭解何謂少年事件處理法。」
除了實際演練調查保護官的角色,該課程更帶領同學至嘉義監獄參訪,瞭解受刑人的獄中生活,親身感受蓋指紋、入獄拍照存檔及心理輔導等實際情況。心理系修課學生說:「能搶修到這門課實在是賺到了,老師的授課方式不僅生動有趣,在參訪時更意外發現畢業後多了一項就業選擇,可以報考受刑人心理輔導師。」另外,在嘉義警察局的參訪過程中,同學也親自在化驗室操作指紋採集,體驗CSI犯罪現場。化生系同學興奮直呼:「時常在實驗室裡做各種實驗,但指紋採集還是第一次,感覺所學與實務充分結合,真的很有趣。」
雖然「少年犯罪事件搜查簿」是門通識課程,但授課教師完全沒有因此簡化課程內容。在期末報告中許多同學皆說:「上課要拍攝短劇、發言報告、模擬撰寫調查報告書,繁重的作業早已超越必修課程,但一學期下來,真的是獲益良多。」此課程在日前更獲得教育部98學年度第2學期通識教育課程計畫[A、D]績優獎項。
|
|
|
刊載新聞媒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