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泌尿科主任楊慶鏘說明尿路結石之預防與治療。 |
|
〔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尿路結石是台灣人很常見的一種泌尿道疾病,一般醫院門診量最多的時候是在3月至5月,因這季節天氣轉熱排汗量增加,一旦水分又補充不足,就會導致結石患者暴增;過去大部分尿路結石病人都要靠泌尿科醫師動刀取石,由於科技的進步,現在大多數尿路結石,都可用體外震波碎石術及內視鏡碎石手術取代傳統的開刀取石,省去挨刀之苦,且術後恢復也更加快速。
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泌尿科主任楊慶鏘表示,尿路結石依位置的不同分為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及尿道結石,好發年齡於30至50歲,男女發生率約三比一,結石發作時的疼痛,往往令人痛不欲生,來喚起人們對它的注意,尿路結石患者因為體質因素有半數以上會復發,由於夏季排汗量多相對尿液量變少,喝水量不足,將導致尿中草酸鈣濃度升高,結石的症狀就會特別容易在夏天顯現。
楊慶鏘主任說,常見的泌尿道結石表現症狀有劇烈的腰痛或腹痛、噁心嘔吐、發燒顫抖、血尿、尿路感染等。先藉由X光檢查、尿液分析、膀胱及輸尿管鏡檢查或超音波檢查來判斷結石位置與大小。一般泌尿道結石發作先以藥物治療及多喝水,必須時採進一步的處理,分為不具侵襲性如體外震波碎石術、具侵襲性如輸尿管鏡碎石術、經皮腎造廔取石術、腎臟鏡取石手術、腹腔鏡取石手術,甚至開刀取石手術。
楊慶鏘指出,體外震波碎石術主要適用於泌尿道結石的病人,例如腎盂結石及輸尿管結石。其原理是利用X
光或超音波定位結石後,由儀器發出震波反射到結石上,以達碎石目的。震波主要是對於硬的物體產生巨大的反應,相對於肌肉、皮膚等軟組織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因此,治療時只須給病人一些麻醉止痛注射,即可在門診執行手術,不需住院照護。
楊慶鏘主任強調,建議成人每天喝水量為2000cc,但夏日天氣越來越炎熱,每天喝水量可以提升至2500cc;並少吃易形成結石的食物或飲料,適當的補充水分使排尿量正常;楊慶鏘也貼心的提醒預防結石復發只要、多喝水、定時排空膀胱適、當運動體重控制、低鹽飲食、定期門診追蹤檢查,排尿困難時盡早就醫,減少結石風險。
|
|
刊載新聞媒體 |
|
上傳日期:104.5.27 新聞總覽
(回首頁) |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
|
|

小農舍紅豆燒
嘉義市文雅街 (05)2775249 |

阿里山奮起湖雅琇山莊
嘉義縣竹崎鄉奮起湖159-1號
(05)2561336 (3線) 傳真:(05)2562117 |
|